中共紫阳县委办公室 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紫阳县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4-2026)》的通知

时间:2024-04-11 09:30来源:中共紫阳县委办公室 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件名称 中共紫阳县委办公室 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紫阳县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4-2026)》的通知
索引号 zyxzfzyxzfbgs/2024-1886 公开目录: 县委文件
公开责任部门 紫阳县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紫办发〔2024〕5号 成文日期: 2024年04月10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4年04月11日
内容概述 紫阳县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4-2026)

各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县委和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中央和省市驻紫各单位:

《紫阳县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4-2026)》已经县委、县政府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紫阳县委办公室   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4月10日


紫阳县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4-2026)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进紫阳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思路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深度挖掘资源潜力,促进茶产业增收和茶农致富为核心,聚焦基地做强、加工提质、营销增效、科技创新、业态融合,坚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茶市场、茶人才“五茶并举”,全面实施“五提升六强化”工作举措,构建安全高效、链条完整、业态丰富、利益链接紧密的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真正实现茶业首位产业富民强县目标。

到 2026年,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 26万亩左右,茶叶产量稳定在 1.5万吨以上,干毛茶产值超 32亿元(其中:农民鲜叶收入达到 16亿元),综合产值达到 80亿元左右,亩均茶叶产值达到 1.5万元左右(其中:农民亩均鲜叶收入 6500元以上),茶叶收入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 40%以上,使茶业成为名副其实的首位产业和全县人民的共富载体。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基地质量,夯实产业基础

1.打造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对于品种与产业需求适配度高,茶树生长旺盛,覆盖度大于 80%的茶园,对照宜机化标准,完善生产道路、灌溉设施、高水肥管理等措施,将全县7万亩生态优质核心茶园打造成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力争每亩茶叶收入达到 2万元左右(亩均鲜叶收入达到 1万元以上)。其中:将县内 2.5万亩台地缓坡茶园建成“三季采茶,采养结合”示范基地,满足“春季生产名优绿茶,夏、秋季生产红茶和白茶”需求;将县内4.5万亩坡地高效茶园建成“一季采茶,三季养树、适度生产夏秋茶”模式,满足“春季生产名优绿茶为主,适度生产夏秋茶”需求。(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乡村振兴局,相关镇人民政府。排名第一的单位为牵头单位,下同)

2.培育优质高产茶园。按照宜机化要求,适度配套基础设施,改善水肥条件,促进园相和树势复壮,通过三年努力,将自然条件及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潜力效益明显的 10万亩茶园建设成优质绿茶高产示范园,力争每亩茶叶收入达到 1.5万元以上(农民亩均鲜叶收入达到 7000元以上)。其中:2.5万亩左右的台地缓坡茶园通过三年培育达到“三季采茶,采养结合”高效示范基地水平;7.5万亩左右陡坡地茶园,通过3年培育,逐步达到“一季采茶,三季养树、适度生产夏秋茶”高效基地水平。(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市管局、县乡村振兴局,相关镇人民政府)

3.改良低质低效茶园。对现有 7万亩基础配套差、管护不到位、园相不整齐、品种产业匹配度不高的茶园,参照宜机化条件,配套基础设施、改良品种、强化水肥管护,逐步提升基地等级。通过三年改良升级,基本达到优质高产茶园水平,每年亩均茶叶产值达到 1万元左右(农民亩均鲜叶收入达到 4000元以上);对县境内 2万亩左右品种老化、生产条件恶劣的撂荒茶园,科学规划后,发展茶光互补项目,或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逐步退茶还林。(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市管局、县乡村振兴局,相关镇人民政府)

4.推进生态绿色有机茶叶基地认证。加强生态低碳、绿色或有机茶园建设成果基地认证,建设高标准富硒茶基地,推进茶园有机绿肥种植和配方化施肥、病虫害绿色精准防控、杜绝高残农药、推行机械除草等技术和措施,到 2026年,全县8万亩左右的茶园和 20家茶叶园区、50家 SC茶企获得生态低碳、绿色或有机认证。(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市管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阳分局、县乡村振兴局,相关镇人民政府)

5.推进茶叶园区建管。支持茶叶企业创建申报县级以上农业园区、航母园区、航母示范园区,对创建达标的优质园区,在基础设施、厂房提升改造、加工设备以旧换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支持“园区+经营主体”实施“五上”企业培育,对达标认定的“五上”企业领办的园区,重点对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适度的项目配套支持。(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阳分局、县交通局、县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县市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税务局,相关镇人民政府)

(二)提升加工能力,提高产品质效

6.培育主体强引领。通过三年努力,新培育种植家庭农场100家以上,全县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或合作社达到 300家;新建茶叶加工厂 60家,茶叶加工企业总数达到 500家以上,以茶为主业的经营主体突破 1500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 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 9家、国内知名茶叶企业3家。按照“均衡布局”要求,重点支持加工能力不足的红椿、麻柳、洄水、高桥、双桥、东木等茶叶镇建设符合“紫阳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的茶业加工企业,鼓励茶企领办家庭农场规范管护茶园。(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市管局、县审批服务局、县招商服务中心、县税务局,相关镇人民政府)

7.推进加工企业提等升级。对标《紫阳富硒茶标准综合体》陕西省地方标准《紫阳绿茶》《紫阳红茶》《紫阳白茶》行业团体标准《紫阳毛尖银针茶、翠峰茶、硒香茶和紫阳工夫红茶、紫阳毛尖手工加工工艺技术规程》等系列产品标准、工艺规程要求,按照梯次提等升级原则,通过三年努力,对现有 30%以上的加工作坊改造提升为 SC茶企,全县 SC茶企总数突破 200家;对现有SC茶企培育提升为“五上”企业,“五上”茶企总数累计超过50家;对现有“五上”企业重点择优培育为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加工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 90%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市管局、县审批服务局、县供销联社、县税务局、县茶业协会,相关镇人民政府)

8.推进茶产业联合体建设。大力推进茶产业联合体建设,支持“链主企业+加工企业+产品+营销”、“龙头企业+产品标准+加工企业+品牌营销”、“区域营销中心+专卖店+加工企业+产品”等模式建设茶产业联合体,抱团发展,做强品牌,做大营销,形成合力。到 2026年,因地制宜建成以产品为主线联合、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牵头联合、区域营销中心牵头联合等多种类型的联合体3家。(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市管局、县审批服务局、县税务局,相关镇人民政府)

(三)提升营销水平,发挥品牌优势

9.优化产品营销布局。按照“巩固现有市场、深耕省内市场、主攻西北市场、挺进中亚市场”的紫阳茶营销市场布局,大力发展实体和线上营销店。按照“百城千店”思路,重点支持在兰州、北京、西安、咸阳、上海等区域按照“区域营销中心+连锁店(专卖店)+专柜”或“区域营销中心+茶馆+品牌营销”等模式,建设紫阳富硒茶实体店;支持组建面向中亚等地的涉外茶叶贸易公司,实现紫阳富硒茶叶出口突破;支持企业在京东、淘宝、唯品会和拼多多等重点电商门户平台和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开展线上营销;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茶叶电子商务。到 2026年,紫阳茶在全国各地发展的实体店(含加盟店)达到 1000家。(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广电局、县市管局、县招商服务中心、县供销联社、县茶业协会,相关镇人民政府)

10.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发挥政府与企业各自优势,深入推进公用品牌为统领、企业品牌为主体的双品牌体系建设。明确“紫阳富硒茶”作为全县茶产业对外宣传的区域公用品牌,“紫阳毛尖”为紫阳绿茶品类的公用品牌,以“紫阳红”为红茶品类的公用品牌;支持在机场、公共交通、高速主干道、重点商住小区等公共区域精准投放紫阳富硒茶宣传广告;根据营销体系布局,支持在相应的城市开展多场次专场推介、投放多种形式的公用品牌广告,宣传紫阳富硒茶;加大在中、省、市等主流媒体及抖音等强势自媒体投放宣传广告,高水平组织实施“春之茶”开园季系列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茶博会和农博会、农高会、农交会、经洽会及中国茶叶科技年会、中国茶叶经济年会;到2026年,公用品牌为统领、企业品牌为主体的双品牌体系基本形成,紫阳富硒茶公用品牌影响力稳居全国前 30强,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企业品牌3个,全县茶产品品牌化销售比例提高到 90%,紫阳富硒茶产业特色和品牌内涵得到深度挖掘,消费者对紫阳富硒茶感知、认知得到跃升,品牌赋能经济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经贸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广电局、县市管局、县供销联社、县茶业协会,相关镇人民政府)

11.完善物流体系建设。推进现代电商物流园建设,构建集茶产业现代化生产、仓储、物流、营销及管理体系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统一建设主要服务于白茶、茯茶、红茶、陕青茶等夏秋茶的现代化仓储物流中心;支持建设集茶叶分选(精选)、包装、仓储、营销为一体的区域仓储营销中心;支持茶叶企业购置用于茶鲜叶、干茶等茶品配送的冷链设施,对茶企自主线上销售茶产品产生的物流费用给予适当补贴。(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局、县文旅广电局、县招商服务中心、县供销联社、县茶业协会,相关镇人民政府)

(四)提升创新活力,推动成果转化

12.推进产业数字化水平。提升紫阳县茶产业大数据平台功能,将现代数字技术与紫阳茶产业相结合进行二次开发,汇集农业生产数据,建立集标准化生产、区块链追溯、质量安全监管、企业信用、产业信息及政策落地、大数据分析决策等模块于一体的县、镇两级产业数字化平台,实现茶产业的数字化管理;充分发挥已建成智慧茶园试点示范作用,为农业大数据提供支撑;强化与行业领先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市管局、县审批服务局、县茶业协会,相关镇人民政府)

13.培育专业人才队伍。按照“数字赋能,精准服务,融合发展”的理念,扩大茶产业人才孵化调度中心覆盖面和影响力,利用平台做好茶产业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供需对接和指挥调度等工作,实现“定向培训、双向服务、专家会诊、人才调度”等线上线下服务,大力实施“富硒茶师”百千万工程(百名茶艺师、千名制茶技工、万名职业茶农),着力打造茶产业人才的“会客厅”和“孵化器”;支持茶业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高层次专家,建立“企业+专家”模式的专家工作站;大力实施茶业“千人育才”计划。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着重加强职业茶农以及茶叶生产加工、营销、茶艺师、评茶员等方面的人才培育,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 300人,实现茶企技能骨干人才全覆盖。(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教体科技局、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总工会、县科协、县茶业协会,相关镇人民政府)

14.培育紫阳茶树优良品种。加强县茶研所和县硒资源开发研究院建设,配齐配强科技人才,修订完善富硒茶标准,研发茶产业延伸产品,强化科技攻关,建好紫阳茶优良品种选育基地,积极开展品种选育工作;引进优良品种比对试验,推广适合紫阳地域种植的茶品种;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开发茶叶新产品。(责任单位:县教体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审批服务局、县科协、县茶业协会,相关镇人民政府)

15.加大科创产品开发。支持茶叶企业领衔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集成和产品创新;支持企业引进、转化科技成果,不断丰富紫阳富硒茶业新产品;支持企业根据市场及消费者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茶包装及新式茶饮;支持企业立足当地实际,引进、改造、开发适应山地茶叶生产(耕锄、修剪、采摘等)的省力化设施设备。(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管局、县审批服务局、县科协、县茶业协会,相关镇人民政府)

(五)提升融合理念,延补产业链条

16.挖掘茶文化资源。建设紫阳县富硒茶博馆,支持茶企建设集茶生产加工、茶产品、茶文化于一体的非遗工坊、茶展馆和老茶馆;支持文艺单位或个人收集、编写茶文化系列丛书;做好《贡茶传奇》民歌剧排演及其他影视作品的拍摄、推广、宣介,不断提高紫阳富硒茶知名度;完成《贡茶传奇》电影拍摄上演;支持县职教中心在茶文化培训、展示、传播与体验方面发挥作用;每年举办好高水平春茶季系列茶事文旅活动;培养申报省市县级紫阳毛尖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国茶人物、制茶大师、制茶工匠等。(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档案史志馆、县教体科技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文旅广电局、县市管局、县审批服务局、县茶业协会,相关镇人民政府)

17.发展茶关联产业。支持各类机构开展茶文化、硒文化、陶瓷文化融合创新,开发本土“紫”字号文创旅游延伸产品;支持创新“三硒”泡茶法;支持《紫阳茶香宴标准》的执行、推广和普及。(责任单位:县档案史志馆、县经贸局、县文旅广电局、县市管局、县茶业协会,相关镇人民政府)

18.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围绕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和“和美乡村”建设,加快茶旅融合特色镇建设,提升焕古、向阳、蒿坪、高桥等重点特色小镇建设水平,重点打造焕古贡茶古镇一二三产业茶旅融合发展全县高地;打造茶旅融合精品线路,紧盯城关“青中皇茶园”、“和平桂花庄老字号茶叶基地”、蒿坪“神农农业综合观光园”、双桥“康硒天茗观光茶园”和“莲花古茶园”、毛坝“关坪山贡茶园”、界岭“圣和山农业园”等景点,串点成线打造“城焕向”古镇茶情、塘磨子沟至营梁旅游观光、向阳镇茶马古道景区及541汉江沿线茶旅精品线路,开发富硒茶探秘旅游线路;支持发展茶宿、茶研学、茶康养、茶体验,发展茶业新业态;依托茶园基地创建一批国家级 A级景区,真正实现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广电局、县市管局、县招商服务中心,相关镇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由紫阳富硒茶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紫阳富硒茶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产业组切实履职,督促各项工作高效落实。各镇政府要成立相应工作专班,落实主抓部门,把茶产业发展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

(二)强化任务落实。在推进落实《紫阳富硒茶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强力推进本实施意见确定目标任务的落地落实。按照空间布局、功能划分、产业融合的要求,加快编制出台《紫阳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各镇和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资源实际及工作职责,结合规划和实施意见提出的总体目标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年度实施方案,细化年度任务清单,落实包抓责任及完成时限。

(三)强化政策支持。茶叶链产业组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优化现有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重点从基地建设、良种培育、生产加工、新品研发、品牌打造、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关键环节给予重点支持。市场监管、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大市场管理执法力度,完善品牌保护和茶叶市场价格保障政策,坚决打击伪劣产品、违规使用商标、市场价格垄断等现象,维护好紫阳富硒茶产业品牌形象。县发改、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和单位要多方筹措茶业产业发展资金保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金融服务。推进落实“行长+链长”工作机制,鼓励县内银行等金融机构,围绕富硒茶产业发展积极开发金融信贷产品,提供茶叶基金、信贷担保、免抵押贷款和政策性贷款费率等专项服务,构建政府引导、金融支持、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继续落实涉农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激发市场主体加大投入力度。

(五)强化宣传引导。充分依托电视、报刊、网络、新媒体等新闻媒介,多角度、多形式加强对茶叶产业高质量工作动态成效的宣传,聚焦宣推茶叶产业链龙头“链主”企业发展、重点茶叶产业园区和重点茶产业项目建设、销售市场渠道拓展、科技研发成果、茶产业链升级提质增效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与成功经验,挖掘先进典型,树立发展示范样板,培育工作亮点;要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增强消费者维权途径,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营造促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六)强化督导考核。制定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考评办法,量化指标体系,建立结果导向和调度、督考工作机制,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定期通报,各镇、各部门和相关单位,要以更务实作风、更优质服务,合力抓好工作任务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