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清澈的汉江宛如一条缎带。每天清晨,安康市紫阳县洞河镇巡河员寇德全都准时出现在码头,驾驶巡河船穿梭在江面上,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异样。“我的工作主要是检查有没有乱倒、乱采现象,有垃圾就及时清理,有别的问题就拍下来并及时上报给镇河长办。”12月25日,寇德全介绍。
曾经,寇德全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渔民,有20多年“渔龄”。在他的印象中,刚开始,只要打鱼就有收获,随着打鱼的人增多,江里的鱼越来越少,他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寇德全计划转行。
2020年,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正式实施。很快,紫阳县全面启动渔民上岸工作,共摸排涉渔船只513条、渔民600余人。渔民们有的被镇政府聘为巡河员、护渔员,有的从事航运,有的发展茶业、林果业、养殖业等产业。
寇德全主动上交了捕捞工具,成了镇里的一名巡河员。他曾经的渔船变成了巡河船。
变的是工作,不变的是与水为伴,以船谋生。成为巡河员后,寇德全不再疲于奔波,每月有固定收入,闲暇时还能打点零工。“每天工作完,我都能去接孙子放学,这是我最开心的事。”寇德全说。
与寇德全不同,洞河镇石家村村民叶泽奎上岸后便一心发展金钱橘产业。
洞河镇地处汉江流域,海拔低、光照充足,所产的金钱橘色泽鲜艳、香气浓郁、酸甜适度,深受市场欢迎。叶泽奎家有10亩橘园,在他打鱼的那些年,由于管理粗放,亩产只有200多公斤。禁渔以后,他把心思放在橘园管护上,施肥、防虫样样不落,使得橘园产量逐年提高。
“你看我的金钱橘,大小均匀,品相多好!现在,亩产量已经超过500公斤了,至少能卖5万元。”叶泽奎高兴地说。
如今,叶泽奎被评为洞河镇金钱橘种植大户,收入比打鱼时翻了一番,成为众多上岸渔民的榜样。
自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实施以来,紫阳县持续强化禁渔宣传,加强渔政执法能力,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积极开展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增殖放流活动,不断加强全县水域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截至目前,紫阳县累计投放各类鱼苗60余万尾,拆除“三无”船只289艘,协调人社、民政等有关部门妥善解决120余名上岸渔民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其中51人转行干起了护渔、护林、护路等工作。
——原载2023年12月29日《陕西日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