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棚改工程带动新型城镇化

时间:2020-07-24 08:03
文件名称 紫阳:棚改工程带动新型城镇化
索引号 zyxzfzyxzfbgs/2021-1027 公开目录: 政府重点工作
公开责任部门 紫阳县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0年07月24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0年07月24日
内容概述 紫阳:棚改工程带动新型城镇化

    “山城虽小,欲夺重庆之美;一江风月,堪比江南水乡”,这是作家李春平给予紫阳县城的评价,从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紫阳县城之美。紫阳在城市建设和棚改工程方面取得的成就,承载着生于斯长于斯、安居乐业的几代城建人的心血和汗水,也承载着历届紫阳县委、县政府的使命和担当,更承载着35万紫阳人的梦想和期盼,一江两岸,高楼耸立,亭台楼阁,悠扬的民歌,飘逸的茶香,随处可闻可见。


历史中的紫阳    在发展中前行


    晋至南北朝,今紫阳境内作为安置原流民的“世外桃源”,曾三设县治,时间都较短,早已淹没于历史长河。明正德七年(1512)撤堡为城,正式设立紫阳县,建城之初,居民极少,只有东西两个城门,在旧时城镇建设无规划、加之地势限制,自江边至县城垂直高约100米,形成了主要的街市和巷道,到处都是砖瓦房和泥土道路。1983年紫阳借助库区移民政策进行搬迁,先后修建了红卫一路、红卫二路、红广路等新街道,但是由于搬迁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导致房屋建设不规范、层次不齐,整个县城交通拥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主干道、居住小区及交易市场脏乱差尤为突出。随着西渝高速和襄渝铁路复线建成通车,进入新世纪,紫阳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作为城市建设的追求目标,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 


推进棚改工程    改善人居环境


    紫阳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差,百姓的房屋主要是以砖瓦房和土坯房为主,受地理和经济落后等原因的限制,以往的居住条件无法满足现有的生活需求,棚户区改造一直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民生工程。为了改变现有的居住环境,改变城市面貌,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始终把拆迁安置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从“拆迁难、拆迁烦”到“零投诉、零强拆”,短短8年时间里,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高楼,设计别致的步行街,科学规划的住宅小区,绿地成荫的公园等,紫阳的棚户区征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这些都是政策和亲情注入了活力,紫阳棚户区的征迁工作正在驶入“快车道”。 

    理清思路,倾听百姓心声;扑下身子,贴近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心灵沟通,紫阳县通过返聘身体健康而且工作能力极强的正科级退休领导参与拆迁工作,他们的个人魅力、人脉关系、协调能力、组织分析能力、良好的干群意识,在拆迁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遇到突出矛盾和征拆难题,他们会出“奇招”都会一一化解。

    制定政策,排出拆后安置隐患;落实政策,大力宣传动员;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微信、横幅、标语等媒介进行征迁工作宣传,营造浓厚的征迁氛围;组织拆迁片区的住户集中学习拆迁方案和补偿标准,通过“一事一议”,做到公开透明。做到入户动员,与拆迁户拉家常、讲政策、谈发展,切实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坚持“拆和建、留和舍、签和搬”同步进行,让拆迁户满意搬迁,解除拆后的顾虑和矛盾激化。多方面听取意见,尽量保留具有历史文化的产物。 

    精心组织,科学谋划部署;大胆作为,敢于担当付出。紫阳县开展棚户区房屋征迁工作以来,全体干部主动联系拆迁户,主动协调解决矛盾纠纷,用真情感化人,用政策说服人,同时严格按照补偿标准和征迁方案,对每一户的补偿标准都进行张榜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做到“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真正做到阳光拆迁、和谐拆迁,做到“底数清、思路明、方法对”,使拆迁工作扎实推进。


用真情融化百姓    以实干促进棚改


    城市要发展,时代在进步,拆除破旧房屋也是必然趋势,但在实际工作中,面对拆迁量大、群众旧家难舍、补偿资金缺口大、安置困难等特殊情况,紫阳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突破口,遵循拆迁造福于民、让利于民的原则,坚持保护水质与提升品质、安居惠民与产城融合、以人为本和依法办事“三个结合”,实行县、部门、社区“三级联动”,机关单位、党员干部、知名人士“三个带头”,着力破解动迁难、资金难、安置难“三难问题”,实现了“零强拆、零上访、零违纪”。

    打好感情牌,树立正能量。征迁工作人员罗清友即将退休,还坚守在拆迁一线,在得知拆迁贫困家庭户陈教明准备用征迁款购买新房后,积极联系优质房源,帮助办理购房手续,组织义务搬家,使其得到妥善安置;拆迁户夏华琼以生产豆芽为生,拆迁干部张齐才、刘德武、李苏军多次上门做工作,利用网络平台和到市场推销豆芽,用实际行动去帮助她,最终得到了她的理解与支持;拆迁责任组长雷时安,被大家称为“老雷”,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尤其是在对待自己的亲朋好友时,坚决做到公正公平,为了拆迁工作经常受到辱骂、攻击、恐吓等,“老雷”从不埋怨和退缩,总是认真详细的给拆迁户解读政策和需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老百姓有不懂的地方,我们多交流沟通,老百姓骂我们,是我们工作没有做好,老百姓支持拆迁和城市建设是我们的期望和目标,再等等,再谈谈,再想办法,”这是他的口头禅。

    和谐拆迁,共建美好家园。截至目前,紫阳县开发了河堤路(东段和西段)、桥沟路、农业局和西门河等片区,实施棚改项目27个,总投资208644万元,争取到项目资金16205.4万元,使用国开行和农发行贷款1.99亿,使用专项债券35000万元,2300户房屋已拆除,拆除建筑面积188048平方米。先后建成黄金商贸城,世纪大厦,惠民一、二、三、四期、农业局一期和紫邑新城10号楼保障性住房8处、农业局二期和月畔湾安置小区保障性住房正在建设中,通过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将惠及县城群众约2万人。无论是外来的建设者还是土生土长的紫阳人,在时间的长河中,他们已经成为紫阳的有缘人,与紫阳城水乳交融,不可分割。

    公开、公平、公正是拆迁户最真的“告白”。公私分明,说难也不难,相反,如果搞暗箱操作、遮遮掩掩,则再易也不易。在拆迁工作中,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为了保证不出误差,不让群众吃亏,始终做到“五个一”,即:一个政策、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套人马、一包到底。入户登记的所有数据资料均经拆迁办干部和户主当场见证、当场签认,补偿标准做到公开透明,从而排除拉关系得实惠的乱象发生。

    心系群众,减少矛盾。拆迁由于问题的复杂性,都会引起拆迁户的不同意见,甚至无理的要求,被称为“天下最难”的工作,要想迅速顺利、和谐圆满的完成拆迁任务,离不开一支懂政策、业务精、善协调、能吃苦、肯奉献的拆迁队伍,拆迁办的领导干部成为推动工作开展的“发动机”、协调各方关系“润滑油”、化解征拆矛盾“稳压器”、缓和干群关系的“柔顺剂”。 


科学谋划棚改工程     加快宜居城市建设


    紫阳县的城镇规划体系已经建立,按照县城“一江两岸一城三区一园”的整体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以“老城做减法、新城做加法”的思路,突出紫阳的特色和个性,既要有大家闺秀的端庄气质,也要有小家碧玉的精心细致,点点滴滴都要彰显用心,时时处处都要体现便利,边边角角都要符合人性,以富硒为主线,以青山为骨架、汉水为肌肤,生态为本底、道家文化为灵魂,一江两岸、满眼有绿、十步有景,百步有园,打造依山伴水、多态合一、产城融合、景城互动的宜居宜业宜游,养身养生养心的精美县城,使走近这座城市的人们一看就知道到了紫阳。

    紫阳县被授予“西部最佳养老宜居城市”。为了加快推进棚改工程,拓宽城市骨架,未来将重点开发县城的盐库片区、锦江片区、公路段片区和高客站片区,进一步创新棚户区改造方式,采用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和政府债务风险,让具有资质、实力的企业参与棚改工作,切实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贾平凹先生曾经说过:“无忧何必去饮酒,清静常品紫阳茶”,如今,茶不仅是紫阳人生活和待客的最好元素,也是紫阳宜业宜游的一个标签;而紫阳也被誉为山水之城,城市建设和发展同样吸引游客眼球。“城市环境优美舒适,受到群众青睐;城市交通四通八达,受到群众肯定;市政设施日趋完善,受到群众欢迎;美丽镇村绿色生态,受到群众点赞;人居环境舒适宜居,受到群众好评,城市生活安逸舒心,幸福指数逐步上升。”这是紫阳城市建设的真实写照。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在不久的将来,紫阳将是环境优美、规划有序、城镇和谐、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城市,更是中国汉水之畔道教休闲养生福地。紫阳这颗秦巴深山的明珠、汉水河畔的宝石将更加璀璨,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