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困苦 方显精神——紫阳县脱贫攻坚纪实

时间:2020-01-16 00:00
文件名称 艰难困苦 方显精神——紫阳县脱贫攻坚纪实
索引号 0000001110000202001003 公开目录: 政府重点工作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0年01月16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0年01月16日
内容概述 艰难困苦 方显精神——紫阳县脱贫攻坚纪实

紫阳,共生着美丽与贫穷。

从新石器时期的马家营制陶,到瓦房店的马帮铃声、芭蕉口的革命火种,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先民们倾尽勤劳和智慧,与自然博弈、同贫苦抗争。

至脱贫攻坚之初,紫阳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省深度贫困县,是陕西自然条件最恶劣、脱贫攻坚任务最重、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0329户133057人、贫困村133个。

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特殊的贫困状况、艰巨的脱贫任务,紫阳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尽锐出战,全线出击。2019年末,全县12.9万贫困群众告别绝对贫困,数千年来的美好向往,在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接续奋斗下,特别是在近五年的合力攻坚下,终于得以实现!

责任扛在肩上

2019年9月25日晚上8时,紫阳县任河国际安置社区1302把钥匙如期交付!

仁和国际安置社区建设体量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是紫阳县“百日决战”的艰中之艰。能否如期向搬迁群众交付,不仅决定紫阳县脱贫摘帽,而且影响全市脱贫成效。面对体量大、任务重、工期紧,紫阳县由县委书记主抓,两名县级领导蹲点包抓,260余名干部紧盯200多个作业面,日均用工1300余人。领导干部和工人一起吃住在工地,战晴天、斗雨天,保安全、抢工期,在脱贫冲刺一线显现了坚定的使命担当。

千帆竞渡,勇进者胜。身处后发劣势,唯有将责任扛在肩上,将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紫阳县严格落实中央“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树牢“四个意识”、落实“两个维护”、体现对党忠诚的自觉行动,实行县镇村三级党政同责,推行脱贫攻坚片区督战、县级领导包抓“三个一”工作机制和驻村总队长制,形成了“领导小组管总、指挥部统筹、片区督战、工作团主责、工作队主抓”的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建立“蓝黄红”三单管理制,落实前置考核、一票否决,强化督查督办、问责问效,全县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161个帮扶单位驻村扶贫,5000名干部与贫困群众冷暖相知,心手相连,克难奋进。

箭头瞄在靶上

地无三尺平、十年九受灾,是造成紫阳县深度贫困的根本原因。紫阳人民拿出战天斗地的攻坚精神,县委县政府将力量精准聚集在“576”标准的靶心上,围绕稳定增收、安全住房、健康教育、基础设施等各项指标,各个击破。

“遇到好政策,免费给我们提供茶苗、茶树专用肥。我把十亩耕地全部种上了茶苗。”城关镇双坪村贫困户常选华老茶园年收入近2万元,新栽植的茶园2020年春季又将投产了。茶叶是紫阳的当家产业,该县用足用活扶贫政策,建成茶园24万亩,10多万群众因茶而富。

就像培育茶叶产业一样,紫阳把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就业创业作为致富之源。全县建成特色经济林60余万亩,魔芋粮蔬20余万亩,畜禽养殖170余万头(羽、只),中长效产业实现全覆盖,产业年收入达到20亿元。持续开展以修脚足疗为重点的五大免费技能培训,实现劳务输出8.2万人次,年工资性收入达到36亿元。2019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超过1万元,增长10%,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强化安全住房保障,全县建成集中安置点140个,实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19279户64168人,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2339户。强化教育健康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无失学辍学学生,13万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及大病保险,参合率达100%,农村符合条件的兜底保障对象做到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设通村通组道路2145公里实现所有行政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建成安全饮水工程710处,实现所有常住农户安全饮水达到国家要求,实施电网改造升级项目228个,实现电力入户率达到100%,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152个、村活动室86个,实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根本改善。强化资金保障,共投入脱贫攻坚各类资金70多亿元,县本级累计安排财政专项配套资金1.46亿元,年均增长26.9%,建立资金动态监管机制,切实做到“去向不模糊、使用更精准、监督不断链”,财政绩效连续两年被评定为A级。

合力聚于弦上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紫阳县聚集苏陕协作、中省市定点帮扶、“百企帮百村”各方智慧和力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对标攻克深度贫困再添合力。

2019年9月25日,爱多宝动漫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部正式从北京迁到紫阳,员工也从原来的100多人增加到近300人,带动贫困人口67户,月产毛绒玩具20余万只。紫阳县抢抓苏陕协作机遇,发展以毛绒玩具为主的新社区工厂60家,实现搬迁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近年来,紫阳县通过深化与常州市新北区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实施协作项目196个;组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各类企业等互访交流69批600余人次;双方6镇6村、4所学校和5家卫生院分别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形成了多领域、多层次的立体协作格局。

“要是没有中国建设银行支持铺好这条公里,我们的香椿产业就不会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紫阳县山野食品有限公司经理周其书说。从村委会到一组、二组、四组的公路只有2米多宽。由于路窄且不平整,每次来往车辆都要缓慢通过。中国建设银行总部收到道路改建报告后,迅速拨付资金,驻村工作队队员率领工人日夜赶工。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成了群众出行的放心路、发展产业的致富路。在建行总行的支持下,山野食品公司还建起了阳荷姜、香椿生产车间。强化社会扶贫。积极对接中国建设银行、省科技厅、西安市未央区及航空基地等54个定点帮扶单位,发挥“三大帮扶体系”作用,累计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扎实开展各类扶贫交流合作。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社会扶贫行动,组织158家非公企业对口帮扶133个贫困村,投入各类帮扶资金近7000万元。

一方面借用“外力”,一方面强化“内力”。紫阳县持续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健全完善“一约四会”,开设道德讲堂,建立“爱心超市”,举办集体升学礼,组织开展“新风惠民、扶贫扶志”助力脱贫摘帽活动,表彰先进模范和自强标兵,提振脱贫志气,增强内生动力。

突破在于“新”上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紫阳人民始终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抗争贫穷,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断开拓创新,以卓越的执政智慧和执政能力带领全县人民走出深度贫困泥沼,在就业培训、产业扶贫、新民风建设等方面持续创新突破,形成了一系列亮点工作和典型经验。

如果没有技能扶贫创新,可能紫阳县8万多剩余劳动力还是以上矿山、下工地、进车间为主要就业方式。出生于高桥镇铁佛村贫困家庭的郑远元,从摆地摊当修脚工起步创业,创办了有集劳务咨询、健康管理等八大版块为一体的现代化集团公司。2014年以来,紫阳县与远元集团合作,打造“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基地培训+定向就业”的“紫阳模式”。截至目前,紫阳在外从事修脚行业的人数超过4万人,在全国各地开办修脚店面近8000家,2018年产值70亿元,年创造劳务收入20亿元。紫阳技能扶贫经验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和全国优秀扶贫案例,技能扶贫带头人郑远元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远元集团获得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

与此同时,紫阳县多项工作在全市、全省、全国交流推广:农民工党建为乡村发展助力的做法在2019年第97期新华社《内部参考》刊载;紫阳电商模式入选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农业”大会标杆案例,在全国交流电商扶贫经验做法;“支部+X+贫困户”强基工程在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交流经验;紫阳县荣登2019年中国茶叶百强县榜单,全省运用地理标志商标助推精准扶贫经验交流现场会、全省产业精准扶贫现场会分别在紫阳召开;新民风建设在2019年全省扶贫扶志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交流工作经验。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