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县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39号提案的复函

时间:2020-12-08 18:00来源:紫阳县农业农村局
标题 紫阳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县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39号提案的复函
编号 39 办理部门 紫阳县农业农村局 处理状态 已办结
签发人 鲍务林 签发日期 2020年12月8日 类别 A
正文

        近年来,经过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我县农村在移民安置小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化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农村居住环境改善了,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农业经济结构优化了,农村改革创新深化了,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紫阳即将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已经起步,但着眼长远仍任重道远。

        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设专项规划尚未制订。我县已启动以城关镇青中村等为代表的重点村建设,但是全县和各镇还缺乏规范化的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规划,中心村、重点村、在建村、限建村没有明确,适合镇村实际的特色发展和主营产业没有明确,不利于建设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是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政府投入压力大,不可能全包全揽,面面俱到;农村居民自身投入少,投入资金仅建设自家小院,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十分有限;引入社会投资难,公益性项目投资没有回报,部分产业发展见效慢、投资回收慢。
        三是重点产业支撑仍然乏力。我县大多数村庄受区位、交通、思想观念等因素制约,没有支柱产业,农村经济特别是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集体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者和主导者,缺乏长期投入、常态化管理维护的经济基础。
四是乡村治理体系有待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很多建设项目难以有序衔接,导致资源与力量难以整合。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更多人的文化生活只是看电视、聊天、打麻将。一些镇村存在着重建轻管现象,常态化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存在公共卫生保洁难、综合环境治理难、公共设施维护难、群众信“访”不信“法”等问题。
        建议:一是突出规划引领,抓好典型示范。建议借鉴发达地区乡村建设先进经验,研究出台我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对村庄的基础设施、环卫设施、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等要素通盘考虑,形成系统科学的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结合我县农村实际,顺应引导城镇化和人口迁移,对现有村庄进行科学分类,明确村庄整治重点和时序,按照先易后难、由近及远的原则,重点选取一批有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完善、聚集带动能力强的重点村和中心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成为保持田园风光、留住美丽乡愁、体现紫阳特色的典型示范村,促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不断升级晋档。
        二是拓展融资渠道,破解资金难题。美丽乡村建设和维护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资金的持续投入是关键。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整合力度。政府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逐年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上级各类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整合支农、惠农、强农相关政策资金,实施财政资金以奖代补政策,充分调动镇村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创新投入方式,建立引导激励机制,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金融资本和个人投资捐款,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户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资金、技术等为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中来,激发出农民的创业积极性,让农民手里的钱“活”起来,使其愿意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利用好不动产权登记、确权的有利时机,将集体权属厘清,用产权换资源、换资金,保障美丽乡村建设投入。
        三是突出产业支撑,激活“造血”功能。从政策扶持、人才支撑、考核激励等方面多管齐下,激发调动村“两委”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增加集体收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保障。把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立足各村特色和资源优势,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培育乡村经济实体,加快“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让“接二连三”的新产业成为美丽农村建设强大的内生动力。加快建设有紫阳特色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精心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逐步形成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和品牌化。
        四是挖掘文化内涵,推动乡村旅游。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以乡土文化为核心,在农村民俗、乡村风情、典型人事上做文章,彰显特色文化,重点拓展农耕文化,倾力打造茶文化,注重挖掘红色文化,建设一批田园综合体,逐步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乡村旅游景点,让美丽乡村成为幸福美好之地和游客向往之地。
        五是强化管理服务,维护和谐稳定。修订完善符合乡情实际的村规民约,培育榜样典型,让老百姓用自己制定的价值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建立乡村多元化调处机制,整合综治、司法、信访、治保等基层工作力量,加大调处力度,及时化解影响乡村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好资源浪费问题。大力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建好农村文明实践站,拍摄乡村宣传电影,成立农村文化社团,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发挥社会各类人才、新乡贤等群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走乡村善治之路,实现治理有效、乡风文明。 
回复 汪义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提案”已收悉,现函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以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为重点,紧扣茶饮产业、道教文化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思路,围绕生态秀美、环境优美与乡风和美建设目标,着力进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特色民居、农村产业、乡风文明五个方面建设提升。持续开展、压茬推进了成果镇青中村,蒿坪镇蒿坪、金石、黄金村,高桥镇兰草、裴坝村、焕古镇大连村、汉王镇农安村、向阳镇贾坪、营梁村等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通过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农村安全饮水、通村公路建设、农民安居工程、古民居古建筑保护、产业建设及村级服务功能建设等,村子基础条件和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实现了茶山风光增资添色,旅游环境显著提升,基本形成了生态茶园(产业园)、特色民居和景区景点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的特色景观。通过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十个一”建设,在村子制定了村规民约,对“诚孝俭勤和”新民风进行了立体式宣传;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道德评选表彰活动,不断增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引领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引导人们崇尚美、追求美,村子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持续提升。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采茶季和节假日,游客不约而同到来,采茶、购茶、品农家美食、休闲旅居。农民收入由单一农产品收入变为了多产综合收入,收入渠道明显拓宽,收入水平显著增加。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非常具体,对我们对接乡村振兴,继续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借鉴意义。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充分予与采纳。
        下一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立足紫阳实际,趁着乡村振兴东风,多举措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把紫阳塑造得更美丽、更宜居、更富裕。
        1、坚持科学规划。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紧扣茶饮产业、茶歌文化、道教文化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思路,树立大产业、大旅游理念,编制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同时对村庄进行科学分类,以核心景区、精品茶山、汉江走廊为重点,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村庄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关键环节优先组织编制村庄建设具体规划。且规划既要统一标准,又要彰显个性特色,不能搞成村村一样化、建设模式化。
        2、落实工作责任。美丽乡村建设涉及规划编制、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特色民居建设、农村产业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等六大工程,是个系统工程,是个久久为功的工程,必须要夯实各方面责任,落实各方面任务。形成全面统领、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美丽乡村建设大格局。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快速推进,见到实效。
        3、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宣传建设美丽乡村的政策措施,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向群众问计、请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的监督,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健全投入机制。完善财政投入、项目整合、招商引资、社会帮扶、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最大限度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缺口。协同推进美丽乡村点与面建设,避免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形象工程。
        5、发展强村富民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推进土地流转,着力推进茶叶、魔芋、中药材、畜牧、特色林果等重点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发展、园区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为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三是充分依托紫阳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山灵水秀,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建设美丽乡村旅游村,打造美丽乡村风景带,发展民宿经济,带动全县旅游业提品质上规模。
        6、提升乡风文明。培养新型农民、培育文明乡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协同推进,注重点面结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强化农民综合素质的教育;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摒弃陋习、移风易俗、倡树新风,培育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实现“产业兴、基础强、环境优、民风好”美丽乡村建设最终目标。
        在此,再次感谢您对紫阳县农业农村的关心与支持,我们热切期望您今后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县“三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