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紫阳县人民政府> 新闻中心> 乡镇快讯>正文详情

洄水湾上连桥兴 ——产业帮扶的乡村观察

时间:2020-10-27 08:30作者:来庆琳来源:《安康日报》

  中秋前夕,天气转凉,谷物归仓。记者踏访在紫阳县洄水镇连桥村的乡村原野,广袤的田间地头,处处呈现一派繁忙景象,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

  村委会广场稻香弥漫,金黄的稻谷在水泥地面铺展开来。“趁着天气好,把新收的谷子倒出来晒晒,晒好了,再运到支队提前联系好的地方打出来,这可是他们帮我们村引进的新品种!”村副主任、当地先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启顺说。

  孙启顺说的,正是包联他们村的市级帮扶单位——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自2018年包联帮扶连桥村以来,该支队将帮扶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总抓手,利用中省市各项政策措施,按照发展立体农业思路,结合行业优势,倾其所能,加大对当地生产力、生产要素整合支持力度,让昔日在册贫困户高达416户1324人的贫困村变了新模样。

  老支书方安廷说,过去村上土地撂荒、人没事干,抓产业不知从何抓起,好在农口干部懂行、更懂农民的苦,不能光帮扶不见效,还得为农民设身处地短期增收和长期增效考虑。他们是我们三村合并后第一支扶贫工作队,通过近三年帮扶,搭起与村民的“连心桥”,全村人均纯收入破万元,去年底贫困发生率降至1.33%,整村顺利脱贫,现在全村人真离不开他们了!


真帮实扶为长效


  “咦?怪了怪了,这个羊子咋不吃地上撒的精细料?还专门挑碗里的?”说话的,正是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刘继瑞。

  “这个羊子叫简阳大耳羊,爱干净,不挑食,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哩!”9月24日,连桥村11组贫困户方世松端着碗,从墙角袋子里舀了勺机制精饲料,接过话茬。两头大耳羊嘴巴紧凑到碗跟前抢着吃起来。

  刚放完羊的方世松,今天特意回来早了些。村上干部一早就电话告诉他,“今天支队刘队来看你!早点回来。”对于他的这个帮扶人,方世松和家人发自内心充满感激之情。

  圈里的3头简阳大耳羊,是今年3月下旬村上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上,在听了产业大户方世松改良品种的想法后,刘继瑞经认真考量多方联系,最终帮他选定用简阳大耳羊逐步改良养殖品种。不久后,3头价值8800元的简阳大耳羊送到他家羊舍,成为30多头羊子里的“宝贝疙瘩”。

  刘继瑞和单位交友帮扶队员一大早就从安康出发来到村委会,在前往看望方世松的村道上,仔细询问着第一书记石武:“几次来小方都放养去了,也没见到底羊子长得咋样?”“我和村上其他干部也隔茬来看,羊子喂得好着哩!人家的信心可足了。”石武回应道。

  来到羊舍,刘继瑞和方世松正好打了个照面。“感谢你们精心帮扶,通过观察,这个羊比我原来的杂交波尔山羊、陕南白山羊,体型更大、生长速度快、繁殖力高、抗病力强,你们送的粉碎机和颗粒机也都用上了,机制的精饲料羊子都爱吃。”一见面,方世松急切地向刘继瑞一行说着几个月来的新变化。

  今天,刘继瑞还专门带来养殖防疫的药品,接过药品后方世松告诉刘继瑞:“我打算最近再添几头简阳大耳羊,尽快将品种改良,养羊市场潜力大,加上再把防疫搞好,我们一家人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上下“官田”变了样


  孙启顺过去在紫阳县城做建材装修生意,自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帮扶该村以来,积极响应支队号召,回村发展,并担任村副主任一职。今年3月,牵头成立了紫阳县先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准备大干一场。

  此时,各地复工复产节奏加快,而让人头疼的是,面对小地名“上官田”100余亩大片撂荒地,到底种啥?怎么来种?一时让方安廷和孙启顺心里没了底。

  “这个‘上官田’和‘下官田’,过去可是全县出好米的地方,前些年的打工潮年轻人都出去了,剩下这几百亩土地无人耕种,杂草丛生,现在要拾掇好虽然辛苦,但基础还在,就是咋选种让人犯了难。”方安廷告诉记者。

  合作社成立后,该支队帮助合作社从外地引进20多个品种的谷种,并在驻村工作队大力组织支持下,当地村民以土地流转和在合作社务工来增加收入,“上官田”一下子也成了当地的“试验田”。

  前些日子,面对刚从“上官田”收割的6万斤稻谷,孙启顺喜不自禁:“没想到这事能成,还带动了40余户贫困户增收。等再分类打好不同品种后,我们再决定选取最佳品种大面积种植,让更多群众从中获益。”

  此时的“下官田”,也发生了华丽变身,由过去荒坡地变成市级绿色产品标准化集成示范基地,基地负责人方元礼对这一显著变化感受颇深。8组村民方元礼长年在外打拼,手头虽有些积蓄,但手很“散”,想干事又不知从何干起。支队主动联系上他,动员其发展绞股蓝种植业。

  起初方元礼有所顾虑,经支队多次动员,最终流转了“下官田”120余亩土地,创办紫阳县燕山富硒绞股蓝有限公司。支队结合行业优势,为其联系平利兴山绞股蓝专业合作社,一对一帮扶指导,传授技术要领,拓展销售渠道,让方元礼找到自身价值所在。

  “谁能想到在我们紫阳连桥还能种绞股蓝,而且还成功了!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是支队帮我们找到了发展路子和信心。也让这‘下官田’变了大样!”方元礼说。目前,该企业发展稳步壮大,已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通过种植务工增收致富。


壮大主体拓富路


  连桥村位于洄水镇北部,这里山大沟深,贫困面积大、程度深,以传统农耕业为主,产业落后是制约该村发展的一大瓶颈。

  当地群众分为两类,一类是常年在外打工或做点小生意,收入基本有保障。另一类在家一边务农,一边照顾孩子或赡养老人,其收入和前一类相比差距2倍以上,后者也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最集中的特点。如何让这部分群众尽快增收脱贫?

  驻村伊始,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派遣组织协调能力强的科长朱华和农技专家张飞鹏,分别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他们到岗后迅速和村两委遍访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步支队组成调研组,调研该村耕地、林地、水等重要资源,并确定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不断壮大市场主体,辐射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如何在这样一个偏远落后的山村,让有意发展却又无处下手的有为之人能放开手脚大胆闯市场,是该支队筹谋良久的大事。要放开手脚,先要放开眼界,然后有农业人的专业知识作储备,村上的产业也会蓬勃发展起来。

  驻村以来,该支队多次组织种植养殖户、产业大户和当地返乡能人,针对产业实际,带领他们前往平利、白河、恒口示范区等地考察学习,并及时召开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倾听想法、破除疑问、树立信心,让村上发展产业有了主心骨,让市场主体发展产业有了底气。

  在这一点上,10组贫困户杨志才深有体会。“我今年60岁,外出务工不太现实,从2018年起,我们村建立了绞股蓝企业,当年我流转土地5亩收入2500元,现在在园区务工每天收入80元,年劳务收入超过17000多元。”杨志才自豪地说。

  一方面是开阔视野树立产业信心,另一方面他们将扶持企业、市场主体发展作为重点倾力帮扶。了解到天茂富硒茶开发公司茶叶品质提升的需求后,协调捐赠有机肥10吨,并帮助其对生产茶叶进行绿色认证。在燕山富硒绞股蓝有限公司投入3万元建设全市首个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检测室和村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站,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连桥村已成“连心桥”,在该支队倾力帮扶下,全村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目前已形成市场主体、产业大户10家,茶叶、绞股蓝、渔业等特色产业在这里正迸发出新活力,辐射带动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70户,户均增收达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