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紫阳县人民政府> 领导之窗> 图片集锦>正文详情

扶贫日特稿:茶乡巨变——紫阳县五年脱贫攻坚成果纪实

时间:2020-10-17 08:08作者:王希平 黄志顺来源:中国扶贫网

入秋以来,稻粮色泽鲜亮,秋茶正值采收,橙黄和碧绿成为茶乡紫阳的主色调。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实、秋景踩着节点,迎接全国第七个“扶贫日”的到来。

在这片曾为深度贫困的土地上,每一颗玉米、一穗稻谷的收获都得历经天旱雨淋。正如五年接续苦拼的脱贫攻坚战,每一个微小的成果都来之不易。

紫阳共有贫困村13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40329户133057人。脱贫摘帽前,紫阳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深度贫困县,是安康市、陕西省自然条件最差、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的县。五年来,该县大力实施产业就业带动、人居环境提升、惠民关爱保障、乡风文明治理四大工程,让茶乡紫阳发生巨大变化。


多业联动的增收之变 


9月7日,紫阳县康硒天茗茶业有限公司位于西安市华东国际茶城里,店员们正忙着为即将到来的中秋节紧张备货。而在双桥镇解放村的产业园区,茶农们正在采摘秋茶,制茶师傅趁着好天气,忙着制作红茶、白茶。总经理陈国卿说:“过去招呼老乡来园区采夏秋茶,喊都喊不来,人家问采摘这大叶子能干啥。现在村民为了早点到茶园,跟摩托车赛跑,抄小路走,天不亮就在园区候着,一天可收入一二百元。”紫阳县有茶园24万亩,培育茶叶企业300余家,12万茶农种茶、制茶、售茶,茶叶农业产值达18.62亿元。

紫阳县始终把产业就业作为群众脱贫的治本之策,坚持“多业联动、多措并举”的实施路径,出台一系列促进产业就业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产业就业扶贫,夯实群众稳定增收基础。按照一镇一业一龙头、一村一品一园区、一户一技一项目的产业发展目标和要求,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培育农村发展要素。全县除了茶叶产业外,发展特色经济林60余万亩,畜禽养殖170余万头(只、羽),培育现代农业园区85个、镇村电商服务站点182个,175个村全部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和互助资金协会。通过深化完善带贫益贫机制,将贫困群众精准链接到企业产业当中,320个经营主体带动1.6万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中长效产业实现了全覆盖。

2018年12月,安康市首家毛绒玩具企业落户紫阳,拉开了安康打造全国毛绒玩具产业新都的序幕。该县坚持“有业安置、以业促搬”,努力使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融入、可致富”。蒿坪镇金竹村在册贫困户席云彩一家,收入全靠她的丈夫在外务工。自从他们家搬进了蒿坪镇双星社区的安置房后,席云彩在楼下的毛绒玩具工厂找到工作,工资完全能够维持一家日常开支。紫阳县共有75家新社区工厂投产,使3000余名像席云彩一样的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月平均工资2000元以上。

同时,每年组织劳务输出8万人以上,利用公益岗位安排就业5870人;持续开展以修脚足疗为重点的免费技能培训,累计培训3.6万人,就业率达70%以上,带动1.8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136元增加到2019年的7832元,年均增长27.23%。紫阳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确定为全国科技扶贫示范县,技能脱贫经验荣获全国优秀扶贫案例和全球减贫最佳案例,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等创新做法得到中省市充分肯定。 


生态和谐的安居之变


“五年前,全村一半以上群众缺水,没有村活动室、卫生室,进村就一条三米多宽的水泥路,还经常不通。”走在青中村宽阔的旅游观光道路上,村支书冉维富说,如今村上的变化,是五年前做梦都想不到的。放眼望去,一条环形公路贯通青中村一沟两岸,一幢幢特色民居掩映在绿树红花之间。时隔五年,青中从一个闭塞落后的贫困村跻身为“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乡村”“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

为彻底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紫阳县全面实施项目供给制,整合安排项目资金12.6亿元,建成通村通组道路2145公里、农村安全饮水项目1376处,改造户表9.6万户,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152个、村活动室86个,所有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农村电力入户率达到100%,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同时,该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开展“五边五治、四化四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和谐的田园新村,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另一方面,紫阳县“十三五”期间建成安置点139个,搬迁群众19291户64168人,分别占全省全市搬迁总量的7%和19%。该县坚持“有业安置、以业促搬”,加强搬迁社区规范管理和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努力使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融入、可致富”。 


惠民关爱的保障之变


紫阳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21所,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家、镇卫生院17家。不管是在县城还是乡镇,最美的环境、最好的房屋是学校、是医院。五年来,紫阳县以教育、医疗、兜底为支撑,精准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双线七长”责任制、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资助政策,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失学辍学学生,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你看,住了五天院,自己才掏二十多块钱。”红椿镇上湾村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赵华春展示着手上的结算清单:“要是在几年前屋里出个‘药罐罐’,一辈子都翻不了身。”紫阳县全面落实“三重保障”政策,扎实开展“三个一批”分类救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大病保险,推行贫困群众医疗救治“先诊疗后结算”、县域内“零押金住院”、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报销等方便群众看病的举措,大病救治率、慢病签约服务率、重病兜底保障率均达到100%。紫阳县健康扶贫工作被省卫健委推荐为全国卫健系统健康扶贫典型案例。

在高桥镇中心敬老院,五保老人刘国举说:“现在的日子比住宾馆还好。”紫阳县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对象,特殊困难家庭全部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加强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对象动态管理,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2017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各类民政保障资金2.91亿元。 


自强自立的精神之变 


紫阳县汉王镇汉城村三组贫困户张进夫妇都是下肢三级残疾。在帮扶干部的支持鼓励下,夫妻二人克服肢体残疾带来的不便,种茶7亩,养猪35头,不仅顺利实现脱贫,还带动周边贫困户增收,张进还荣获陕西省脱贫攻坚奖•脱贫致富先进个人。

近年来,紫阳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以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为抓手,引领群众向上向善,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积极推进法治、德治和自治“三治融合”,大力培育“五新”社区和善治乡村,法律顾问服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村规民约和“四会”组织全面建立,议事决策程序逐步规范,基层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深入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广泛开展“五项教育”(政策、文化、科技、健康、法治)和“六大活动”(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重点整治大操大办、打牌*、好逸恶劳等不良风气,在所有贫困村建立“爱心超市”,大力表彰自强自立标兵,宣传勤劳致富典型,累计表彰先进典型4200余人,我县在全省扶贫扶志现场会上交流经验做法,连续三年荣获全市新民风建设先进单位。

经过全县干部群众艰苦鏖战,紫阳县克服后发劣势,13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累计脱贫38340户129221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1.27%,于2020年2月顺利实现整县摘帽目标任务。2017年、2019年先后代表陕西接受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九三学社中央民主监督、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估等考核检査,脱贫成效得到充分肯定。2017年度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优秀单位,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荣获全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优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