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日报头版头条:新社区党建的新招数

时间:2020-08-14 08:39作者:张 俊 王玉梅 张 彧来源:《安康日报》

仁和社区,耸立于紫阳县城对岸半山腰上,在雨后阳光的照射下,竹笋拔节似的新楼丛立亮眼,置身其中让人仿佛进入都市新区一般。

    该社区占地面积17.3万平方米,41栋安置住房,汇集紫阳全县15个镇1940户8132名搬迁群众,体量不亚于安康的一个中等镇,是目前陕南地区规模最大、陕西第三的易地搬迁安置社区。

    像这样类似的新建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在紫阳就有10个。如何让这么庞大的群体在“搬得出”之后,还能“稳得住、快融入”,并且逐渐“能致富”?紫阳县委组织部以全市易地搬迁社区基层党建“五个五”工作模式为指导,探索创新紫阳县易地搬迁社区党建新招数,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着力解决搬迁社区服务功能较弱、治理能力不强等问题,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形成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出招破题。


第一招:保姆式服务跟进,支部跟着群众走


    离开了祖辈生活的地方搬迁到新居,贫困居民怎样能够尽快融入城市生活,找到家的归属、获得身份的认同?

    “社区党建工作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课题。我们充分认识到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党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围绕‘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的总体要求,从组织体系、工作运行、职能职责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实效。”面对疑问,紫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利思路清晰。

    为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易地搬迁后续帮扶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紫阳县坚持“以岗择人、人岗相适”的原则,严把资格条件审查关,采取从担任过村组干部的搬迁党员群众中优选、机关下派、党建指导员或第一书记转任等方式,10个新建易地搬迁社区党支部书记已选配到位,支委班子成员已配强配齐,全部建立了以“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为基本框架的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

    “我本来已经退休了,但是组织有需要,作为一名老党员,必须服从安排。”储成凡原本是城关镇政府一名即将退休的干部。今年2月份,为了啃下仁和社区这个“硬骨头”,城关镇党委从镇政府干部中特别选派了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储成凡担任仁和社区党支部书记。

    “刚到社区时,从社区楼下经过,真是提心吊胆,总害怕不知道从哪一户阳台上就飞出一个酒瓶子、一袋垃圾或者一盆水就下来了。”储成凡描述的这种场景,在几个月前还很常见。

    群众虽然搬进来了,但是由于传统生活方式的不同,融不进城市生活的现象时有发生。

    “电梯不会用、煤气灶打不着、电饭煲煮不熟饭……”类似问题的反映,社区服务中心每天都会收到很多。为了解决生活技能代沟问题,社区建立“实训空间”,录制了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视频循环播放,实物电器旁都有生动形象的漫画步骤指导,让不识字的群众也能一目了然。

    实训空间让搬迁群众解决了生活技能的担忧。

    “刚来的时候环境陌生,没有熟人,邻居见面也不打招呼,进屋就关门,谁都不跟谁说话,确实不习惯。”双安镇白马村搬迁户陈发典说。为了增进搬迁群众的归属感,仁和社区党支部将全社区按网格分为8个组,分别召开群众大会介绍社区党支部,让群众知道身边有组织,有事能找到组织。很多搬迁户也通过群众大会这种形式增进了解,认识了新的邻居和朋友。

    通过逐户摸底,全社区有131名易地搬迁来的党员,如何让这些党员正常过上组织生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仁和社区又有了新主意——召开党员大会。会上,社区党支部鼓励党员带头串门走动,加强邻里之间沟通,凡是党员门口都悬挂“党员光荣之家”门牌,群众有困难有疑惑都可以就近找党员寻求帮助,给搬迁群众吃下了“稳得住”的“定心丸”。

    群众“搬进来、定下来”之后,在情感上如何快速融入城市生活,是搬迁社区党支部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我就想着在自己门前种个菜应该没人管,没有想到会影响社区公共环境,给其他人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以后一定注意。”陈瑞唐是焕古镇黑龙村的搬迁户。曾经一段时间,窗外的公共阳台成了他家的菜园子,大大小小摆满了十几个泡沫箱。每次进出“菜园子”要翻窗户,窗户四周没有任何高空安全防护措施,看着十分揪心。

    看见别人家种菜,很多搬迁户也跟风占用社区公共花坛和车道放置泡沫箱,严重影响了社区的人居环境,道路被占用,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邻里纠纷。社区党支部联合楼栋党员中心户挨家上门劝说,并进行集中清理,短短3天共运走5卡车300余个泡沫箱。

    仁和社区党支部是紫阳县10个新建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的缩影。紫阳县委组织部通过建一个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为搬迁群众提供多方位、全天候的“金牌保姆服务”。9个部机关领导分别联系包抓10个新建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党建工作。

    “组织部相当于建立了一个保姆站,具体的服务内容还得依靠我们各职能部门来共同完成。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县上重点综合部门联系支部制度,为各社区提供项目、资金等支持,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说起如何为搬迁社区提供更优质的“金牌保姆服务”,杨利心中已经有了更好地打算。


第二招:干部职能压实,“星星”带着群众走


    “星级管理主要解决的是‘有岗有人、有人有为、有为有效’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整合‘四支队伍’,聚集干事力量。一年120颗星,直接与考核挂钩,导向清晰,目标明确,这真是个好东西!”蒿坪镇党委书记秦宗道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走进蒿坪镇东关村党群服务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正对大门的“星级管理”公示牌。“5月份‘工作成效’还是有差距,做得不够,我们下个月争取把这颗星拿回来。”“80后”的东关村党支部书记危成成望着公示牌上没有星星的空白处陷入了沉思。

    为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确保“四支队伍”选派精准、作风过硬、帮扶扎实、成效明显、群众满意,紫阳县委组织部制定了驻村帮扶星级管理办法,实行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十星级”管理,对标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根据工作进度和质量效果设守岗敬业星、业务能力星等十颗星,每颗星对应具体工作标准进行评定。星级管理让搬迁群众不因易地搬迁而让帮扶断了线,反而通过这种方式将搬迁群众与原帮扶干部之间联系得更紧、更牢,责任压得更实。

    星级管理制定的实施,第一颗星就是“守岗敬业”,这就要求第一书记必须驻村在岗。紫阳县工商联是工商业界的人民团体,全单位没有一个党员,为了拿到“爱岗敬业星”,紫阳县工商联专门选调了一名党员驻村帮扶,解决了人要到岗的问题。

    “太感谢你了,要不是你,我都不知道我们这一大家子人以后日子咋过。”71岁的冯道国老人一膝盖跪在蒿坪镇帮扶干部周希栋的面前,让这个40多岁的汉子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冯道国家里有8口人,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冯元林离婚后在广州打工,4月份出车祸去世,家里还剩下3个年幼的孩子和两个年过7旬的老人。帮扶干部周希栋知悉情况后,第一时间帮助冯道国写申请,将全家纳入低保。先后多次跑镇上的幼儿园和学校衔接,确保孩子有学上。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多方联系聘请法律援助,帮老人处理儿子后事。帮扶干部把帮扶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除了体现出一名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外,星级管理的“工作成效星、遍访解困星、稳定增收星、群众满意星”无疑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

    对星级管理的继续完善,紫阳县委组织部还有更深入的思考。“星级管理实际上解决的是易地搬迁的后续帮扶问题,现阶段还主要针对的是村级组织,也就是搬迁群众的原住地党组织的责任。下一步,我们还要把搬迁安置社区也拉进来,通过星级管理把搬迁群众原住地村级组织、搬迁社区组织与搬迁户紧密联系起来,将管理、帮扶责任压到实处。”杨利如是说。


第三招:社区服务创新,就业拉着群众走


    “我在社区物业公司上班,每个月1500元,媳妇在原来村上给做饭,每个月也有1000多元,收入够我们一家三口开销,还略有结余。”家住蒿坪镇红旗社区的搬迁户杨明金高兴地向记者说。而像杨明金这样“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搬迁户,在安置社区里随处可遇。

    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最关键的是就业,只有搬迁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才能实现“搬得出、稳得住”的平稳过渡。

    紫阳县委组织部成立农民工党建办,在搬迁社区建立起农民工党建工作站,以党建办为核心,辐射带动工作站提供全方位的就业信息,实现了“县有中心,社区有站”。

    农民工社区党建工作站通过摸底排查分类汇总本社区的劳动力结构和就业技能需求,报送给县农民工党建办,县农民工党建办再与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对接,组织开展月嫂、修脚、家政、理发、厨艺等各方面技能培训,同时收集县内外就业信息,再反馈给各社区对应劳动力人群,确保就业人群与就业需求信息的精准对接。

    “企业岗前带薪就业培训带走一批;成立建筑领域劳务公司对内消化一批;家政公司、餐馆、超市、酒店等灵活就业一批;社区工厂解决一批;创业带动一批。通过就业、创业‘五个一批’,让能就业者尽就业,实现稳定增收,达到总书记说的落叶安居。”城关镇党委书记李作奎介绍。

    在杨利看来,农民工党建办解决了技能提升和就业问题,激发出搬迁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融得快”向“能致富”的完美过渡。


    ——原载2020年8月14日《安康日报》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