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县农村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时间:2020-02-08 00:00
文件名称 2019年我县农村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索引号 0000001140000202002001 公开目录: 统计信息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0年02月08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0年02月08日
内容概述 2019年我县农村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2019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按照中央“五个坚持”和“六稳”的总体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全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了全县农村经济平稳增长。

一、农村经济运行特点

农村经济实现平稳增长。2019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2亿元,同比增长4.1%;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2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农业增加值11.2亿元,增长5.5%;林业增加值0.4亿元,下降1.1%;牧业增加值2.9亿元,下降2%;渔业增加值0.53亿元,增长6.5%。

(一)种植业生产持续向好

2019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8万亩,比上年减少1868亩,下降0.3%。粮食总产达10.5万吨,比上年增加2077吨,增长2%。其中:夏粮产量4.4万吨,增长2.7%;秋粮产量6.1万吨,增长1.5%。油料种植面积8.9万亩,下降2.4%;产量10298吨,增长1.8%。

2019年末全县中草药材种植面积20.8万亩,增长10.6%;产量为6090吨,增长4%。

茶叶产业是我县的主导产业,全县围绕高品质定位,持续推进茶叶品类、品质、品牌和标准化“三品一标”建设,加大市场推广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利用扶贫等政策大力发展我县茶叶种植,2019年末,全县茶叶种植面积24.4万亩,增长5.7%,全年新增茶园面积1万亩;茶叶产量达7538吨,增长6%。

(二)林业产业一增一降

2019年,全县育种育苗面积0.13万亩,同比下降63%;造林面积7.8万亩,同比增长23%;零星植树70万株,与去年持平。

(三)畜牧业生产回落

受2018年下半年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仔猪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畜牧业生产降幅明显。2019年生猪存栏15.2万头,下降4.8%;生猪出栏22.9万头,下降4.5%;牛存栏5880头,增长0.2%,牛出栏2120头,增长3.4%;羊存栏6.9万只,下降2%,羊出栏5.7万只,下降1.6%。家禽存笼58万羽,增长4.9%,活家禽出笼70.4万羽,增长5.9%。

(四)渔业产量回升

因2018年受全市环保要求,配合安康市瀛湖库区网箱清理整顿工作,我县渔业全部实现“网箱上岸”,产量严重受到影响,2019年,抢抓脱贫出列村,加大了流水养殖,今年产量完成5760吨,增长6.5%。

二、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受自然条件及传统观念影响,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种植养殖产品单一,一、二、三产业结合不紧,转化不够,优质产品少,产业效益不高,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出售初级产品的现象普遍,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

2、畜牧业生产受非洲猪瘟影响,仔猪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导致养殖户补栏不及时,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对后期畜牧业生产影响较大。

3、缺乏专业市场信息引导。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农村科技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普遍存在,无法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全程服务。涉农主管部门专业人才稀少,农资服务、生产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市场信息服务、农业机械化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远远落后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农业生产和市场联系不紧密不密切,农民得不到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服务指导。

三、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扩大农业规模效益和产业化程度。一是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借助洄水团堡村、城关青中村等经验,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平台,将土地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推动农业生产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转变;二是持续打造省市县三级农业园区培育发展,进一步整合本县优势资源,集中打造一批集观光、体验、休闲于一体的农业综合示范园区,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占有率;三是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由于规模大,资金雄厚,技术创新能力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在农业一体化过程中,作为产业链的组织者,示范带动作用更为明显。政府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切实加大园区培育和扶持力度,集中培育和发展有特色、有市场、有前景的优势龙头企业,加快紫阳农村经济振兴发展。四是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构建良种覆盖广、耕地质量好、品种质量优、产业链完整的优质粮食产业,加强茶、果、畜牧、中药材、设施蔬菜、流水养殖六大优势产业的发展。要特别重视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一要继续加大支农扶农力度,改善农业基础建设;二要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在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多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三要继续提高补贴力度和范围,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四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全县农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农业为农民增收的能力。

(二)高标准、高起点谋划畜牧业发展布局,助推农业经济发展。畜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县城乡统筹推进步伐加快,散养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需结合实际调整和规划畜牧业发展的布局和方向,向园区化、工厂化转型,通过出户入园、龙头带动、塑造品牌、一二三产融合、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链接机制等多方式、多渠道促进畜牧业向园区化、标准化、品牌化推进。同时要谋划、布局好畜牧业发展规划,从政策、防疫、市场等各方面做好服务工作。

(三)构建农产品信息平台,加强农产品信息交流。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涨跌幅度较大,不仅无法保障农民持续增收,而且影响市场平稳运行。县镇两级政府应积极构建农产品信息平台,加强对农产品市场前景、品种预期、经济效益、产品市场容量、供需状况、价格等信息的发布。同时要积极开展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