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8-02-13 00:00
文件名称 紫阳县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0000001100000201802001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0年04月28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8年02月13日
内容概述 紫阳县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827日在紫阳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紫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陈县长作报告.jpg

一、2017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五大战略”,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圆满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77亿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85亿元,增长2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亿元,同口径增长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亿元,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7527元和9638元,增长8.1%9.7%

一是县域经济稳定增长。我们牢牢把握发展主题,保持定力、精准发力,抓项目、扩投资、促转型、调结构,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迈上90亿元台阶,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农业增加值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三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增长11.2%,非税收入下降54.1%,收入结构更趋合理,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实施“双百”工程,建设重点项目102个,固定资产投资突破百亿大关,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6.6%、民间投资增长57.5%,投资结构更趋优化,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汉王跨汉江大桥开工建设,541国道、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快速推进,高速路引线改造、睿智集团轻质环保建材等36个项目投用投产。策划包装重大项目50个,引进招商项目29个,9家新社区工厂签约落户。全市首家毛绒玩具企业爱多宝公司从注册到开业仅用时15天,展现了赶超发展的“紫阳速度”。

二是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建立片区作战机制,夯实“八办两组五保障”职责,全面开展176个村社区脱贫攻坚工作,核实在册贫困对象3108396812人,142个单位驻村扶贫,3080名干部结对帮扶,推动“八个一批”措施精准落地。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6亿元,争取各类扶贫贷款1.67亿元,4970户贫困户获得“5321”贷款2.19亿元,7279户贫困户获得互助资金借款1.1亿元。产业扶贫带动1.4万贫困户增收,11711名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063个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搬迁8088户,危房改造879户。贫困患者享受健康扶贫政策保障11.1万人次,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3.57%。落实教育扶贫资金1262万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1.75万人次。兜底保障政策全面落实。中省市定点扶贫、苏陕扶贫协作、新民风建设、技能脱贫、电商扶贫、“百企帮百村”等工作成效明显。代表全省接受脱贫攻坚“国考”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年度考核。全年12个贫困村出列,7699名贫困群众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1.6个百分点。我县推荐的郑远元同志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远元集团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

三是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大力推动茶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发展,硒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成运营,富硒产品溯源系统投入使用,县茶叶研究所重组恢复,全市首家科技创新茶叶专家工作站在我县成立,新建茶园1万亩,年产茶叶6282吨。紫阳县荣获2017年“中国最美茶乡”,“紫阳富硒茶”入选全国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连续四届蝉联中国十大富硒品牌榜首,荣膺三秦质量之光“最受老百姓喜爱的品牌”。种植魔芋6.8万亩,新建特色经济林2.91万亩,发展现代农业园区23个,培育专业合作社55个。优化园区管理运营体制,新改建标准化厂房2.5万㎡。焕古硒茶小镇入选省级培育的旅游小镇,瓦房会馆小镇被列为市级培育的特色小镇,擂鼓台风景名胜区、文笔山景区等项目有序推进,养生硒陶研究院投入试生产,产品荣获第七届中国陶瓷文化展览会金奖,“汉江画廊·茶歌紫阳”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3.52%。国家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通过省级初验,县电商服务中心、智慧物流中心和113个服务站点建成投用,实现线上交易额5.2亿元。

四是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国家卫生县城正式命名,河堤路西段综合改造、县城棚户区改造、西门河新区开发等项目扎实推进,河堤路东段广场、惠民四期、黄金商贸城、体育场提标改造等项目全面竣工。西关夜市整体搬迁,紫阳富硒美食街开市运营,“双创”成果巩固提升。县住建局被评为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蒿坪副中心、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加快建设,村庄规划覆盖全域,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建成通村水泥路330公里。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22处,惠及3.93万人。改造中低压供电线路341.36公里,户表16674户。“河长制”“网格化”监管责任全面落实,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顺利完成,蒿坪、汉王集镇污水处理设施竣工验收,实施环境综合整治30个村,治理水土流失110.2平方公里,绿化造林6.9万亩,关闭矿山17个,空气质量优良达到331天,汉江水质稳定达标,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五是改革创新取得突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提升“全程代理”政务服务模式,在全市首推“一窗式”审批服务,88项审批事项实现“零跑路”,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编制完成“9+x”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在全国试点工作推进会上交流经验做法。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县投融资开发公司、文化旅游开发公司挂牌运营,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累计提供“过桥”资金6730万元,新增市场主体2454户,净增“五上”企业28户。农村“三变”改革稳步推进,17个村启动改革试点,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完成,1058户贫困户入股经营主体。“三位一体”工作法荣获全国公安改革大赛铜奖。“三调联动”机制不断完善,新成立婚姻家庭纠纷、环境保护纠纷等6个专业调解委员会。国有林场、供销合作社等既定改革任务全面落实,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六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年民生支出22.5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84.8%。城乡20件实事较好落实,公开承诺的重点工作基本完成。举全县之力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投入资金2.86亿元改善91所学校办学条件,新招录教师212名,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整体提升。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连续十一年保持增长。计划生育转型发展示范县创建达标,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85个,实现省内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报销。央视《乡约·紫阳》成功录制播出,茶文化、民歌文化有效普及宣传,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建成文化综合服务中心53个。完成县城殡仪馆迁建,集镇殡葬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新建农村幸福院15个。发放创业贷款5515万元,城镇新增就业2248人。发放养老金6347万元、低保金3986.9万元,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应保尽保。县防汛办被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表彰为先进集体,县信访接待中心被省综治办、省信访局表彰为先进单位,治安防控扎实有效,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是政府建设切实加强。始终坚持县委领导,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1件、政协委员提案93件。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邀请40名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列席县政府常务会议,修订完善招投标管理、财政投资项目资金管理、专项资金拨付审批等办法12件,清理规范性文件51件。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办理紫阳热线、县长信箱、网上信访、群众来信反映事项3516件。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履行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加强对脱贫攻坚、生态保护、干部作风等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政府服务不断规范、提质增效。同时,国防动员、民族宗教、统计、金融、移民、供销、外侨、老龄、邮政、气象、烟草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

各位代表!2017年是紫阳克难攻坚的一年,更是紫阳大有作为的一年!商事制度改革受到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表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高分通过验收。紫阳被确定为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县、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县、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试点县、食品安全示范县、农产品出村示范县、山林经济发展示范县。作为全省唯一一个贫困县参加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经验交流会,全省技能精准扶贫、商标助推脱贫、基层政务公开和全市新民风建设等会议相继在紫阳召开,在全国全省扩大了紫阳的影响!

一年追赶超越,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带领全县干部苦拼实干的结果,更是全县广大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驻紫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为紫阳发展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发展滞后、不充分、不平衡是紫阳最大的实际。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开放发展程度低、招商引资落地少、实体经济支撑弱,人才保障、科技创新、金融服务、营商环境有待提升;全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基础设施欠账多,改善民生任务重,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少数干部担当、服务、效能、创新、危机意识不强,慢作为不作为等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8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中央和省市县委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为全县赶超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省市在科技创新驱动、振兴实体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汉江生态经济带、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特别是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给予重点倾斜,为我们同步小康提供了强力支持。只要我们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咬定目标、苦拼实干,就一定能够开创新时代紫阳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按照县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的部署和全县“十三五”发展规划,今年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省市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追赶超越为主题,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推进“五大战略”,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加快全面小康紫阳建设步伐

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5%9%,完成市定污染物减排和节能降耗任务,汉江出紫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完成38个贫困村出列、3.05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增强追赶超越新动能

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重点项目建设年”和“营商环境提升年”三大主题年活动,全力抓招商、扩投资、优环境,全面加快开放发展,昂首阔步追赶超越。

主攻精准招商。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落实招商优惠政策,实施攻坚突破行动,力争落地亿元招商项目5个以上,招商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深度融入中省市开放发展战略,主动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西三角等发达地区,全年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江苏等地开展专题推介招商活动6次以上,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形成开放开发新局面。大力推进精准招商,紧扣富硒产业、文化旅游、城镇建设、健康养老、新社区工厂等重点,强化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领导带队招商,坚持“五资”齐抓、招大引强,注重补链强基、招才引智,瞄准国内外专业化、有实力、有影响的大企业、大集团精准上门推介招商,鼓励引导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大力招引一批优质项目和企业落地紫阳。出台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建设专业化、高效率招商队伍,各单位“一把手”主管主责,落实“四个亲自”,量化考核激励,重奖有为之人,促进全员招商,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狠抓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关键支撑,实施“双百”工程,提高投资质量,建设重点项目109个,完成投资116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5%以上。严格落实项目责任制,实行“一名县级领导包抓、一个主管单位负责、一个专门团队服务、一个精细方案实施、一个量身办法考核”的工作机制,采取集中开工、月查季督、现场点评等有效措施,全力保障项目快速推进。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生态环境治理、社会民生保障为重点,加快推进541国道、汉王跨汉江大桥、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县城棚户区改造等37个重点项目,年内建成易地扶贫搬迁、1.8万吨电池级硫酸锰、蓝黑板石弃渣综合利用等72个重点项目。牢牢把握中省政策走向和投资方向,围绕全县“十三五”规划和发展需求,突出脱贫攻坚、富硒产业、全域旅游、民生保障等领域,以创新思维和战略眼光做深做细50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瓦房店茶山隧道、擂鼓台旅游公路、任河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纳入省市投资盘子。积极争取各方面投入支持,下达项目资金争取计划,实行台账管理、季度通报、年底考核,到位资金25亿元以上。

优化营商环境。把营商环境作为重要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营商环境监测评价工作,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加快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推动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高效运行,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优化“全程代理”政务服务模式,继续扩大“零跑路”事项范围,大力推行“最多跑一次”。建立行业部门牵头、招商和相关业务部门紧密配合的项目全程代办服务推进机制,组建项目专门服务团队,从项目招商到建成实行点对点、保姆式服务,当好“金牌客服经理”和“五星级店小二”。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加快“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规范涉企会议活动、中介服务、收费行为和执法检查,设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电话,定期开展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切实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推进公共资源交易规范化透明化,着力破解项目前期慢、落地难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强买强卖、侵商扰商等专项整治行动,重拳打击围标串标、借用资质、强揽工程、阻扰施工等违法行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培养勇于创业创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家,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形成重商尊商育商聚商的浓厚氛围,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二)决战攻坚深度贫困,夺取精准脱贫新胜利

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四大行动”为抓手,跳出脱贫抓脱贫,围绕脱贫抓发展,努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农村。按照中央“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的要求和县委“四抓四结合”工作思路,统筹组织13个出列村、43个非贫困村巩固提升,系统推进35个深度贫困村、85个一般贫困村、9.2万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年度出列38个村、减贫3.05万人。

实施产业发展带动行动。按照“多业联动、多措并举”的产业扶贫路径,以企业带动、园区承载、就业创业为关键,依托特色产业、社区工厂、技能培训、电子商务、公益岗位,用活股权合作、金融扶持、产业奖补、互助资金、生态补偿等措施,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就业、返乡创业,提升扶贫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力推行“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按照“一镇一业一龙头、一村一品一主体、一户一技一项目”的要求,落实中长期产业、新型经营主体、电商扶贫点全面覆盖到村,脱贫增收项目、产业带动利益联结机制、扶贫小额信贷有效需求精准对接到户,把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实现稳定增收脱贫。出台支持新社区工厂的政策,发展新社区工厂10家以上、“扶贫车间”10个以上,解决就业5000人。依托电商扶贫带动贫困户4000户,实施免费技能培训7000人,安排扶贫公益专岗1200个以上。

实施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以优化农村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和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抓提升,确保达到出列标准。落实项目供给制,贫困村所有基础设施项目一次规划设计到位,今年启动建设,明年全部建成。实施农村道路、安全饮水、电力保障“三提升”工程,完成当年出列村道路建设260公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34处,电力保障项目15个。坚持搬迁“三条红线”,落实“搬前谋业、搬中固业、搬后兴业”,新建安置点23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5000户、生态移民搬迁1600户,危房改造1000户,彻底解决贫困群众住房保障问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开展“五边五治、四化四评”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以镇边、村边、河边、路边、屋边为重点,治理“乱排乱倒、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堆乱占、乱贴乱挂”问题,实施农村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四化工程”,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四好农村路”、乡村环保卫士、卫生模范户评选创建活动,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和谐的田园新村。

实施乡风文明建设行动。以乡村治理和新民风建设为抓手,倡导乡村文明新风,引领群众向上向善。坚持法治、德治和自治“三治结合”,创新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积极推进村务公开,引导群众守法用法、参与乡村治理。深入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和“四会”组织,开展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整治农村陈规陋习,创建新民风示范镇6个、示范村18个。大张旗鼓表彰自强自立标兵,宣传勤劳致富典型,激励群众主动脱贫。以村民自乐班为载体,引导群众积极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实施惠民关爱保障行动。以教育、医疗、民政、公益为支撑,精准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针对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不同阶段,分类落实“免补资贷护”帮扶措施,实现贫困家庭全覆盖,不让一名孩子因贫失学。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一手抓精准施治,一手抓疾病预防控制,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减少因病致贫,防止因病返贫。严格落实兜底保障政策,有效发挥最低保障、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机制作用,实现应保尽保、应享尽享。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助万户”活动,组织引导公益慈善团体扶贫帮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脱贫攻坚是紫阳加快发展的最大机遇,实现小康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将强化责任落实,继续推行片区作战机制,实行指挥部每月研判制度,夯实“八办两组五保障”工作职责,靠牢各级包联帮扶责任,优化检查督查和考核办法,统筹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强化政策到位,全面落实176个村社区“八个一批”精准扶贫措施,突出抓好35个深度贫困村到村到户“六八”工程,积极推动非贫困户产业帮扶政策普惠;强化投入保障,将更多项目、资金、资源向脱贫攻坚集中,确保攻坚期内每个深度贫困村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一般贫困村投入不低于800万元、非贫困村投入不低于500万元;强化监督管理,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格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严格扶贫项目资金监管,严格扶贫领域审计全覆盖,严格脱贫攻坚效能问责,坚决打赢今年精准脱贫攻坚战!

(三)矢志守护绿水青山,展现美丽城乡新面貌

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建设与管理并举,落实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紫阳。

严守生态环保红线。以“河长制”为统揽,以汉江水质保护为重点,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汉江水质保护“十大专项行动”,启动任河市级示范河流创建,加快实施集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落实铁腕治霾措施,完成气化工程城区管网建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20天以上。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建设基本农田8000亩,腾退宅基地2000亩,汉江增绿添彩2000亩,绿化造林6.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10.4平方公里。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突出抓好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推进蒿坪河流域污染防治、向阳废渣综合治理工程,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倡导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激励全社会共建绿色家园。

建设山水人文县城。坚持山水城融合发展,按照景城互动、产城一体的要求,持续推进老城疏散提质和新区开发建设。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加快河堤路西段综合改造,稳步推进教场坝、石梁子、北坡片区棚户区改造,启动建设西门河城市广场、滨江生态广场,建设汉江桥头至西关广场观光电梯,打通汉江大桥经西门河至彩虹桥道路,完成县城环城路综合改造、神峰山至钟鼓湾公路综合改造、高速路出口至县城“迎宾大道”景观绿化。以援建保障为重点,建成西门河防洪隧道,完成国电高压铁塔迁移,加快实施紫邑新城商业步行街(二期)、西门河新区开发(三期)项目,积极推进仁和国际社区(二期)、滨江商业街项目后续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培育康养、休闲、文化、娱乐等产业,丰富城市业态,聚集发展商贸、服务等经济实体。以“双创”为抓手,按照全市“五城联创”的总体安排,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完成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创建,启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集中开展市容卫生、户外广告、占道经营、车辆违停四个领域突出问题整治,高标准实施县城增绿添彩、背街小巷提升、标识标牌完善、城区“厕所革命”、公交服务升级五项城市环境工程,提升县城品质。加快城管体制改革,组建城市管理局,强化城管协同联动,建成数字化城管平台,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展现紫阳文明开放的良好形象。

打造美丽宜居镇村。抢抓沿汉江生态城镇带建设机遇,加快产城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大力支持蒿坪副中心建设,扎实推进焕古、向阳特色小镇建设,全面提升青中、营梁等10个美丽乡村,抓好乡村产业发展、特色建筑保护、民俗文化传承和基础设施完善。建成城关至向阳产业公路,完成桑树沟至茶山旅游道路改造、蒿汉线北沟口段提标改造,加快建设蒿坪北沟口至沔峪河四级公路,提升路网互联互通水平。完善城乡水利设施,迁建县城水源地,建成江南供水和向阳瓦房、洞河、高滩集镇防洪工程。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线路240公里、户表2万户。加强宽带网络建设,新建通信基站30个,完成宽带入村38个。

(四)大力培育实体经济,实现产业升级新突破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放大富硒资源优势,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做优做强富硒产业。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绿色、生态、有机、无公害为方向,围绕“世界硒源·富硒茶乡”区域品牌定位,制定富硒产业行动计划分期实施方案,推广运用世界硒源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做强“硒+X”产业体系,引领富硒产业发展。一是坚持一业突破、多业并举。做优“硒茶+”产业模式,大力实施茶产业“八大创新”工程,推动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多元化、产业一体化。稳步扩大标准化茶园规模,选育紫阳茶优良单株品种,提升专业服务队管理水平,支持茶业企业改造升级,引导茶企专注品质、细分市场,拓展销售平台和渠道。积极推广认领体验茶园半亩茶模式,提升产业关联效能。启动紫阳富硒茶国际商标申请注册,制定产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积极推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严厉打击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以“零容忍”的态度维护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形象。实施茶叶市场搬迁,精心打造中国富硒茶城。发展紫阳茶树良种育苗基地600亩,新建标准化茶园1万亩,改良低产茶园1.5万亩,发展体验店、实体店20家、网店25家,生产茶叶6800吨以上。协同发展魔芋、蔬菜、林果、杂粮、花卉、中药材、畜牧养殖等特色富硒生态产业,种植魔芋7.6万亩,特色经济林2.6万亩,富硒菊花、油用牡丹等花卉3000亩。创建山林经济示范镇2个、示范村3个。二是强化科技支撑、标准认证。深入推进富硒产业研究孵化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富硒资源开发利用综合体,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紫阳富硒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规范产品门类和品级,引导2家企业建立车间、茶园基地可视化质量溯源系统,培育8家企业开展SC认证,指导20家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三是突出园区承载、龙头带动。启动建设蒿坪、双安富硒产业聚集发展试点示范区,推动农工服一体化、文养游深度融合发展,壮大富硒产业集群。实施48个农业产业园区提质工程,提升园区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新培育省级园区2个、市级园区10个。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户,专业合作社50家、市级示范社10家,新型职业农民150人以上。富硒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发展壮大新型工业。推动工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全年完成工业投资8亿元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户以上。一是围绕园区抓提升、优平台。瞄准富硒健康产业和新型材料产业,以优化完善机制、增强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聚为重点,全面提升富硒生态产业园区发展水平。组建富硒生态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园区准入和低效企业退出机制,提升园区道路、供电、绿化设施,做好招商引资、科技创新、资本运营、服务管理等工作,建成标准化厂房3万㎡,新引进入园项目6个以上,争创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二是围绕产业抓项目、增后劲。坚持改造提升与引进培育相结合,加快推动石材矿山、烟花爆竹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富硒食饮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产业,加快建设3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硒元康富硒矿泉水开发、大唐制药绞股蓝深加工等工业项目。落实县级领导和部门包联重点企业责任,加强监测调度、要素供给、协调服务和市场拓展,稳定工业经济增长。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制定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办法。加强与省金控集团的对接,争取落实产业扶贫子基金10亿元,用好产业基金、财信担保、政银企联动等措施,为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提供支持。加快企业梯次成长培育,促进“个转企、小升规”,新增“五上”企业20户、市场主体2000户以上。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统筹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省农产品出村试点县、全省供销电商示范县建设,打造紫阳富硒绿茶产业集群电子商务基地,新建镇村电商服务站点50个,培育电商龙头企业5家,提升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开发服务业发展潜能,培育“幸福产业”,做大修脚健康产业,丰富以硒、茶为特色的服务业态。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积极发展观光体验、康养休闲、现代物流、家政服务等新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精心打造品牌景区,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立足“山水硒、茶歌道”特色资源,紧扣“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坚持“八个围绕”抓旅游,推动城旅农旅文旅产旅融合发展,彰显“汉江画廊·茶歌紫阳”美丽形象,打造西北一流休闲康养旅游胜地。

建设品牌景区。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制定三年行动计划,优化沿汉江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经济带布局,策划包装精品旅游项目20个以上,开发“康乐体养游”特色旅游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实力雄厚的市场主体参与开发建设。围绕城旅融合,按照山水城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加快实施一江两岸环江休闲文化长廊工程,启动建设老城记忆特色旅游文化街区,打造山水城共融共生城市文化旅游综合体,积极创建文笔山4A级景区。围绕农旅融合,推进焕古硒茶小镇项目招商落地,全面启动文创中心、焕古茶苑和配套设施建设,创建3A级景区。围绕文旅融合,快速推进瓦房会馆小镇建设,建成硒陶文创产业园,创建五省会馆3A级景区、富硒茶观光园3A级景区。围绕产旅融合,编制完成蒿坪富硒康养小镇总体规划,有序推进基础建设工作。加快擂鼓台风景名胜区开发,引入市场主体,编制建设详规,实施景观改造提升,力争擂鼓台旅游公路开工建设。突出亲水欢乐主题,做精做美汉江两岸旅游景观带,开通汉江水上游线,力争创建任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县城至青中、贾坪营梁、蒿坪黄金3条乡村旅游线路。支持镇村发展乡村休闲、田园观光、农耕体验、民俗民宿等特色旅游项目,培育田园综合体2个,创建旅游示范村3个以上。旅游收入增长14%以上。

完善旅游要素。落实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县文化旅游公司,培养和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完善旅游标识体系,建成游客服务中心,提升游客接待、停车场等服务设施,新建旅游码头2个、画舫3艘,实现城区重点区域及焕古硒茶小镇、文笔山、茶山WiFi全覆盖。鼓励发展主题精品酒店、民俗客栈,开发茶叶、硒陶、板石文创等特色旅游商品,制定二十四节气富硒养生菜谱,评选紫阳美食示范店,打造“紫阳味道”美食品牌。

丰富文化内涵。精心策划“汉江画廊·茶歌紫阳”旅游品牌整体宣传方案,运用新媒体、互联网等便捷途径宣传推介,扩大紫阳旅游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来紫阳旅游。组织“春品茶、夏亲水、秋问道、冬养生”四季文化旅游主题活动,开展民歌大赛、品茶斗茶、养生论道、冬泳竞技等文体活动,大力推动“茶艺茶道、民歌民舞”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强旅游体验乐趣。繁荣发展特色文化,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和利用工作,加强汉调二黄、紫阳民歌的传承和保护,加快培育文化产业。建成茶博馆、硒陶馆、城博馆、文化馆、图书馆,建设38个基层文化中心,完成有线电视入户1.5万户,实现调频广播全覆盖,培育60名文化人才和民间手工艺人,推出文艺精品佳作5个以上。

(六)纵深推进重点改革,释放创新发展新活力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领域,以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创新,激活追赶超越的内生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完成城乡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等9个领域试点任务,创新“一单管理、一责到底、一站发布、一窗受理、一体运行”的政务公开“紫阳模式”,为全国全省深化政务公开贡献紫阳方案。持续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投融资体制等改革措施落地,严控政府债务规模,抓好降低企业成本、补齐民生短板等工作。建立企业规范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推行金融顾问和财务指导制度,帮助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防范各类风险。做实政府投融资平台,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投融资决策机制,提升资信等级,推动县投融资公司和城投、文旅、扶贫等子公司向实体化、市场化发展,着力破解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融资问题。统筹推进农村“三权”分置改革、“两权”抵押试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规范农村资源资产交易行为,激活农村生产要素。积极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将试点范围扩大到38个当年出列村,推行扶持资金折股量化,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深化统计管理、生态环保、综合执法、盐业体制等领域改革。

释放创新创业潜能。深入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建设,加强与中省市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和创新联盟,在富硒产业领域打造国家级、省级产业创新中心,促进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大力支持创新载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户以上,培育众创空间、星创天地2个以上,促进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高成长性产业快速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建实践基地、研发机构、实施科研项目,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加大贷款贴息、技能培训和购买服务等支持力度,吸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返乡创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创业1550人以上。

实施人才振兴计划。建立柔性引进人才机制,与国内优秀人才团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新聘紫阳发展智库专家顾问20名以上。健全优秀人才培养机制,优先解决教育、文化、卫生、科技、茶业、旅游等领域人才短板问题,引进急需紧缺和高素质人才100名以上。积极推动各类人才走出去培训学习,年内组织民营企业家、专业人才、技术人才等外出培训100名以上。规范人事制度管理,严格控制县直部门从乡镇借调干部,鼓励用人单位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通过合同聘用、向社会购买服务等途径解决人才不足问题。加大各类人才和基层干部关爱关怀力度,落实各项福利待遇,完善关爱保障措施,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七)共建共享幸福家园,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心尽力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

增强群众幸福感。紧扣民生需求,加大民生投入,办好城乡20件实事。大力实施文化场馆建设、城市广场建设、安居保障工程、市政路网完善、水源迁建工程、公共交通升级、教育事业发展、茶叶市场搬迁、城区环境提升10件城镇实事,加快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认真落实特色产业发展、就业兴业工程、乡村振兴示范、交通互联互通、民生水利改善、农网升级改造、示范河流创建、文化惠民工程、卫生设施建设、信息网络覆盖10件农村实事,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增强群众获得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加快推进“双高双普”创建,新改扩建幼儿园5所,提升紫阳中学、毛坝中学和职教中心办学条件,高考二本达线人数保持全市前列。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争创“三个一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县人民医院二甲创建,县中医综合门诊楼院投入使用,华阳医养中心主体完工,建设38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8%以上,提高计生服务水平,加快发展卫计事业。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建成县老年公寓(二期)、残疾人康复中心,新建2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20个农村幸福院。完成社会保障扩面提标,提升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社会保险等保障能力。关爱农村留守群体和社会困难群体,支持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继续办好残疾人十件实事。

增强群众安全感。深化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全面推进“七五”普法,扎实推进“平安紫阳”建设,创新“三调联动”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下大力气化解信访积案,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巩固提升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成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城区、集镇和集中安置点消防设施,提升突发应急事件处置能力,扎实抓好市场监管、防汛防滑、防灾减灾等工作,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将牢记使命与责任,以提升效能、优化服务为主题,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尊崇法治,依法行政。增强依法行政意识,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全面落实《紫阳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团,完善重大事项依法决策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扩大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创新有为,精进善政。持之以恒推动干部解放思想,积极营造敢为人先、勇于变革、崇尚创新、宽容失误的干事创业环境,引导干部克服安逸思想、破除守旧观念、树立忧患意识、增强首创精神。深入落实“抓首要、大学习、促发展”要求,增强“八大执政本领”,办好“紫阳干部讲堂”,增强干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建设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政府干部队伍。保持雷厉风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强化敢想敢干、善作善成的责任担当,坚持用新思想、新举措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塑造对标先进、争创一流、赶超奋进的紫阳形象。

服务高效,务实勤政。始终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尺,加快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坚持“铭记初心、工作用心、服务贴心、办事省心、群众放心”的标准,推动形成“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基层”的良好氛围,打造“五心五服务”政务品牌。拓展政民互动渠道,认真办理县长信箱、紫阳热线、政务新媒体群众诉求。坚持把高效落实作为第一守则,推行政府工作清单式管理,严格落实重点工作公开承诺,出台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管理办法,强化跟踪督查、动态管理、对账销号、效能问责。认真贯彻“三项机制”,为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对落实不力、懒政怠政、不作为慢作为等行为加强督查问责,让担当作为、高效服务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干净干事,廉洁从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相关实施办法,大力整治“四风”问题新表现,精简会议和文件,降低行政成本,驰而不息改进作风。加强审计全覆盖,强化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严厉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时代蕴育新机遇,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根植脚下这片沃土,胸怀振兴紫阳的责任担当,在坚定、奋进、搏击中团结实干、开拓创新,为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聚力追赶超越、决胜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双百”工程:每年开工建设100个以上重点项目,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

2.八办两组五保障:“八办”指产业脱贫、生态脱贫、就业创业、健康扶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脱贫、兜底保障、危房改造八个办公室。“两组”指县发改局、县财政局牵头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协调组、资金保障协调组。“五保障”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保障组、资金保障协调组、电力保障组、交通保障组、水利保障组。

3.八个一批:产业扶持脱贫一批、转移就业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危房改造脱贫一批、健康扶贫脱贫一批、教育支持脱贫一批、兜底保障脱贫一批。

4.9+X”政务公开:根据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要求,我县围绕城乡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财政预决算、税收管理、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法律服务9个重点领域,并结合实际自主确定部分领域,开展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

5.“五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6.“三变”改革: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

7.“三位一体”工作法:县公安局以指挥研判为中心、实地警务为基地、网上警务为阵地的“三位一体”警务创新模式。

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9.“五资”:开放吸引外资,积极争取央资,深入挖掘内资,充分激活民资,创新渠道融资

10.四个亲自:亲自招商、亲自接待、亲自洽谈、亲自协调。

11.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指“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简化施工许可证办理程序、方便企业获得水电暖、方便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降低企业获得信贷难度和成本、优化企业纳税服务、提升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项督查”十大行动。

12.四抓四结合:抓整体稳定脱贫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抓贫困村脱贫与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相结合,抓当年计划出列村脱贫与以后年度出列村脱贫相结合,抓已出列村巩固提升与未出列村集中帮扶相结合。

13.搬迁“三条红线”:人均自筹资金不超过2500元,户自筹资金不超过1万元;建房面积人均不超过25㎡,户最大面积不超过120㎡;搬迁群众购房房价不超过1500/㎡。

14.农村“四会”组织: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

15.“六八”工程:帮扶力量到深度贫困村“六个一”,每个贫困村有一位县级领导包抓、一个帮扶部门包联、一位第一书记常驻、一个企业或合作社帮带、一个互助资金协会帮筹、一名村医驻村。帮扶措施到户八个全覆盖,对贫困户实现干部帮扶全覆盖、技能培训全覆盖、有劳动能力的中长期产业项目或有条件的公益性岗位就业全覆盖、有需求的小额信贷全覆盖、子女助学政策全覆盖、新合疗等健康扶贫政策全覆盖、安全住房全覆盖、符合条件的兜底保障政策全覆盖。

16.汉江水质保护“十大专项行动”: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瀛湖库区水质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汉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动、农业面源污染集中整治行动、工业点源污染集中整治行动、违法运输、处置危险化学品及废弃物专项整治行动、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专项督查行动、规范“两厂(场)”运营专项督查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

17.五城联创:巩固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创建成果,统筹推进全国综治优秀市、省级文明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

18.厕所革命:指改善城乡厕所卫生状况,对现有的厕所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厕所的合理布局和现代化水平的一项举措。

19.“硒+X”产业体系:指依托富硒资源,通过富硒产业创新平台,大力发展硒茶、硒矿泉水、硒魔芋、硒蒜、硒果、硒粮、硒菌、硒肥、硒中药材等产业,协同发展硒康养、硒休闲、硒度假等产业,打造富硒产业集群。

20.“硒茶+”:根据全县富硒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围绕紫阳富硒茶产业,大力发展“茶+民俗文化”、“茶+特色小镇”、“茶+休闲美食”、“茶+文化创意”、“茶+文化遗迹”、“茶+文化博物馆”、“茶+修行游学”、“茶+印象秀”等复合业态,形成产业联动、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21.“八大创新”工程:指我县茶产业“生态基地建管、龙头企业培育、产品科研创新、产品质量管控、人才队伍建设、品牌市场建设、茶文化建设、茶旅融合发展”八大工程。

22.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

23.SC认证:指食品生产许可。

24.幸福产业:指旅游、体育、健康、教育培训和养老等与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相关的产业。

25.“八个围绕”抓旅游:一产围绕旅游调结构,二产围绕旅游出产品,三产围绕旅游搞服务,交通围绕旅游上档次,城市围绕旅游树形象,宣传围绕旅游造声势,政法围绕旅游保平安,各行各业围绕旅游聚合力。

26.“三权”分置: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将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

27.“两权”抵押:即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两种贷款方式。

28.双高双普: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学前教育、普通高中阶段教育。

29.三个一流: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育质量。

30.八大执政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即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