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紧扣“八个一批”决胜脱贫攻坚

时间:2017-12-27 00:00
文件名称 紫阳:紧扣“八个一批”决胜脱贫攻坚
索引号 0000001110000201712006 公开目录: 政府重点工作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17年12月27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7年12月27日
内容概述 紫阳:紧扣“八个一批”决胜脱贫攻坚

紫阳,八山一水一分田。

“土植五谷,牲具六畜……蔓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华阳国志·巴志》载:古巴国时期,先民们就在紫阳这片土地上生产生活。

但是,无数代先民们的勤劳,并没能弥补生产发展条件的先天不足。三千年后的今天,紫阳仍然是全国挂名的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居全省最高,贫困人口占全市五分之一。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

党中央发出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号召,激活了紫阳人潜藏的能量。特别是2017年,紫阳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战天斗地、夙夜在公,克服地理制约、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围绕产业、异地搬迁、危房改造、教育、健康、就业、生态、兜底保障八个方面持续发力,体现了强烈的历史使命和政治担当!

产业扶贫稳增收

“日销售额突破4500万元!”这一消息让紫阳人惊喜!11月11日,紫阳县县长陈莲受邀做客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向全国推介紫阳富硒农产品,创造了电商销售的“巅峰时刻”!今年以来,紫阳县紧扣产业扶贫,在农业、林业、畜牧、旅游、电子商务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不需要农药,用辣椒熬水喷洒就能杀灭菜青虫。”紫阳县农技中心主任王启广的电话成为农业生产“问诊热线”。该县强化科技支撑,组织20位专家建立了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持。同时,选派57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科技特派员进乡村、进企业,开展信息服务、技术推广。全年共培训职业农民300人,培训茶农15000余人,组织了150余名职业农民、自强标兵观摩杨凌农高会。

大力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为开源公司等4家企业注入资金4350万元,1334户贫困群众与注资企业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筹集产业发展互助资金1.11亿元,为7279户群众发放借款6507万元。培育了神龙富硒、秦巴山等市级林业园区,培育企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320多个。

“年分红3000元,加上管护工资,一年能挣9000元。”蒿坪镇王家河村贫困户张永祥成为“三变”改革首批受益者。该村是“三变”改革省级试点村,通过成立合作社,盘活土地资源350余亩,贫困户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17个镇全面铺开“三变”改革,3个省级试点村、2个市级试点村、12个县级试点村建设,催生了农村经济新业态。

2017年,全县建设茶叶、核桃等特色经济林2.91万亩,占计划的111.9%。紫阳富硒茶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建成21.5 万亩优质茶业生产基地,茶叶总产量达到7318吨,实现综合收入38.56亿元。云木香、大黄、荞麦、魔芋等林下种植面积达15万亩;林下养羊11万只,林下养禽154万只,养蜂8000 箱,农民人均山林经济收入3635元。

旅游产业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建设,完成了焕古镇田坝观光码头、茶园观光道路、桑树沟至五省会馆旅游公路基础建设等工程,完成10家特色民宿提升工程,全年旅游扶贫投资达8049.5万元。探索“旅游公司+贫困户”扶贫模式,带动天生桥、鸡鸣、堰碥三个村167个贫困家庭当年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全县接待游客3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14 亿元。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形成了“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电商扶贫模式。建成1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3个镇电商服务站、73个村电商服务点、14个电商扶贫示范点,培育了4个电商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3387户,户均增收879元。

技能扶贫促就业

今年10月,紫阳籍技能脱贫带头人郑远元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极大地鼓舞了全县脱贫攻坚士气。2017年,紫阳县技能扶贫工作成果丰硕:截至11月底,全县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1603人,引导帮助贫困劳动力创业386人,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3381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387%、772%、338%;培育和树立了一批像郑远元一样的技能脱贫典型;全省“扶志扶智·技能培训促进产业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研讨会在紫阳召开。

实施转移就业拓展工程。一是培育6家就业扶贫基地建设,安置233个贫困劳动力就业。二是加强对外劳务交流协作,收集用工岗位9000余个。三是举办招聘会5场,达成就业意向800余人次。四是依托公益性岗位等政策,对1085名“三无”贫困劳动力实行兜底安置。

实施自主创业扶持工程。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创业培训42人,为10名贫困劳动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8万元。出台了《紫阳县就业扶贫奖补政策实施办法》,向383名贫困劳动力拨付一次性创业补贴114.9万元。

实施职业培训赋能工程。实行“三包两免一补”的全免费政策,把修脚师作为技能培训突破点,今年前11个月完成各类技能培训9765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403人。以郑远元修脚服务连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紫阳籍修脚企业,在全国开办1000余家门店,带动1万余人就业,年经营收入12亿元。

实施社保能力提升工程。紧紧围绕“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目标要求,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工程,全年贫困人口参保74683人,参保率100%。

实施人才智力支撑工程。引进各类人才349人,安置退役士兵及士官17人,组织医学类本科生招聘41人,招聘定单培养医学类本科生4人,组织免费师范生及硕士研究生招聘18人。

实施公共服务优化工程。镇级基层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为全县175个行政村配备了就业扶贫信息员。组织开展就业扶贫业务政策培训3期,累计发送扶贫就业培训短信近百万条。

拓展就业扶贫平台载体。全县认定社区工厂7家,就业扶贫基地8家,其中紫阳县钜源鞋服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引进安康超美特科技有限公司在红椿镇设立分厂,吸纳就业120余人。紧扣苏陕协作机遇,引进常州市浩翠商贸有限公司、江苏金娃娃动漫产业有限公司在紫阳投资建厂,预计可带动1万余人就业。

生态扶贫利长远

紫阳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积极争取生态惠农政策支持,通过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倾斜等措施,助推贫困群众增收。

该县紧密对接生态扶贫,大力实施重点工程。全年落实退耕还林1万亩,落实天保森林抚育项目2.5万亩、飞播造林项目工程25000亩、飞播林补植补造项目5500亩、飞播抚育项目3000亩、天保人工造林2000亩,实施造林补贴试点2000亩。三项工程总投资715万元,60%的投资成为贫困户直接收入。

大力发展山林经济,积极推进实施特色林果、林下种养,加大生态产业培育和提质增效,促进2万户贫困群众增收。全县共发展以云木香、大黄等为主的林下中药材3.2万亩;培育以魔芋、花椒等为主的森林食品基地8万亩;发展林下杂粮3.8万亩,林下养殖蓬勃兴起。

同时,围绕茶叶、柑橘、板栗等重点产业开展培训30余场次,参训贫困劳动力2000余人次。精准选聘354名生态护林员,带动在册贫困人口1433人增收。同时,落实生态补偿金1863.6万元,其中贫困户29500户,获得补偿资金总额达860余万元。

移民搬迁挪穷窝

“若不是3年前搬下来,去年又在园区工作,说不定现在我还在外漂着呢。”紫阳县高桥镇裴坝28岁的张旭平,搬进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后,与父亲在社区工厂里找到工作,两人每月有6000元收入。

今年以来,紫阳县按照“以业促搬、先业后搬”的思路抓移民搬迁,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规划建设28个建中安置点,集中安置贫困户8834户,分散安置1543户,可安置2000户的仁和社区全面开工。该县采取照单搬迁、以户定建、以户定房、以人定量办法,把安置任务全部落实到点。为了加快移民搬迁工程实施,紫阳县落实专人驻点督促到户,制定工程建设时间表,统筹安排房屋竣工、配套设施建设、内部装修等时间节点,及时组织验收,加快入住进度。

为了破解“因贫难搬、因业难搬”难题,紫阳县坚持移民搬迁与产业建设相结合,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让搬迁群众融进产业链,促进增收。该县首先对搬迁群众进行摸底,因户施策落实搬迁户就业增收。同时,提前着手吸纳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移民搬迁,融社区、园区为一体,一部分群众实现园区就业,一部分群众通过远元集团等企业带动实现异地就业,就业安置率达80%。

危房改造保安居

“房屋改造后,安全了,漂亮了,城里的亲戚还计划到我家里过春节。”紫阳县通过实施危房改造,让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全年启动危房改造912户,竣工828户,计划脱贫户179户危改户和当年计划出列的12个贫困村160户危改户达到入住条件,危改资金全部兑付到户,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紫阳建立了县、镇、村三级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按照省市下达的800户任务指标,按期分配到各镇,严格按照户申请、村评议、镇审核、县审批和三榜公示的流程操作。在项目实施中实行政策、补助对象、补助标准、民主评议、审批结果“五公开”,确保危房改造公正、透明。

为了确保技术指导到位,紫阳县组织了3批135名农村工匠进行培训。同时,抽调业务骨干组成5个验收组,对已完工危房进行全面验收,经过危改的房屋全部达标合格,贫困群众住上了放心房。

健康扶贫释红利

紫阳县多措并举确保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得病”。截至11月底,全县有85872名贫困患者享受到健康扶贫政策支持,其中住院患者合疗报销6094.43万元,大病保险资金96.2万元,民政救助82.95万元,最低医疗保障资金1263.6万元。

“一二三”宣传模式不让一名贫困患者掉队。“一册在手”:凡是健康扶贫对象手中均有一本《健康扶贫宣传手册》。“双色甄别”:普通城乡居民和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本分别用蓝色、红色印制,便于身份精准识别。 “三袋入户”: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宣传册、工作纪实和个人健康档案等资料分别装入宣传、协议、纪实3个袋中,并悬挂于因病致(返)贫户家中醒目位置。

“两结合”模式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扎实开展“天使健康扶贫”行动,做到“义诊到村”全覆盖;为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将进村入户与扶贫帮困相结合,县卫计局机关选派39名干部分镇包抓,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保院等分别开展“包镇”“包村”“包人”结对帮扶,17个镇卫生院包抓175个行政村。

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健康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短板、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慢性病地方病综合防治、妇幼保健、农村环境卫生整洁、全民健身普及,狠抓精准施治、疾病预防,降低因病致贫存量、减少因病致贫增量。

“四重保障”撑起“保护伞”。由政府出资,确保13631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合率达到100%;从全县新农合历年结余基金中提取2000万元作为最低医疗保障资金,对大病、重病患者救治进行全面兜底;贫困患者在镇级医院住院报销费用100%;在县级以上医院住院报销费用90%。

筑牢基层卫生阵地“堡垒”。投资1700余万元新建85所贫困村卫生室,投资6000余万元修建县中医院住院综合楼,投资800万元建设洄水、高滩镇中心卫生院综合业务楼,投资600万元建设蒿坪镇中心卫生院业务楼加层工程。

治愚扶智强教育

11月25日,在西安市召开的陕西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会宣布:紫阳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该县紧紧围绕教育脱贫工作目标,以控辍保学、学生资助等工作为抓手,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健全帮扶管护体系,让贫困家庭学生受关爱。一是严格落实控辍保学“七长两线”责任制,夯实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对缺勤学生实行动态追踪机制,确保在册贫困户家庭子女中无辍学学生。二是特殊群体学生关爱落实到位。积极践行留守儿童“四五六”工作法,实行贫困家庭留守儿童“代管家长”机制,给予留守儿童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帮扶。全力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教育关爱网络,实行特殊群体学生登记制度和结对帮扶制度,保障贫困家庭学生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科学整合县城学校教育资源,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贫困残疾儿童入学。三是大力开展“教师扶贫大家访”“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等活动。

做实精准资助,让贫困家庭子女有学上。全面实现 13 年免费教育。对全县在册贫困户家庭学生实施精准资助,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9122人次2800余万元;发放大学生生源地贷款2072人1346万元;投入2574 万元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营养改善计划”。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让贫困家庭子女上好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县投资2.06亿元,实施86所学校、94个建设项目;投资7200万元,补充97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仪器、计算机、图书等;补充新任教师212名;投资 870万元用于校园文化、绿化和美化工程建设,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政策兜底惠民生

紫阳县认真落实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政策,筑牢兜底保障安全网络,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各项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力量建设。为全县17个镇配备了民政工作助理员,为197个村(社区)配备了民政工作协理员。成立了救助对象家庭经济核对机构,建立了救助对象家庭经济核对信息系统。

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加强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将符合政策的5081户、11269人纳入农村低保对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025.5万元、冬季取暖费101.48万元。完善敬老院服务设施建设,对各敬老院进行了维修,消防、取暖设备和物资得到充实。共发放五保供养2945.68万元,安葬费 110.75 万元,取暖费 88.39 万元。实施医疗救助6380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001.02万元,资助困难群众参合参保 19368人。实施临时救助2695人次,发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375.59万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99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29万余元;7个贫困村农村幸福院投入运营;完成35个贫困村村级活动室建设项目。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发放《民政兜底政策一览通》4万余份,在30个贫困村聘请了兜底脱贫工作信息联络员,对3000余名扶贫干部进行民政兜底扶贫政策集中培训。将双桥镇莲花村作为兜底脱贫示范村,示范引领全县兜底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