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交响乐章

时间:2018-11-16 00:00
文件名称 谱写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交响乐章
索引号 0000001110000201812001 公开目录: 政府重点工作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18年11月16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8年11月16日
内容概述 谱写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交响乐章

——紫阳县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纪实

9月28日,紫阳县正式印发《紫阳县推进脱贫攻坚统筹农村发展创新试点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实施方案》,确定城关镇青中村、蒿坪镇黄金村、金石村、蒿坪村,向阳镇营梁村、贾坪村6个村为试点示范村,每村安排2000万元配套资金和10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引领带动紫阳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紫阳是国家限制开发的主体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川陕革命老区,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全省深度贫困县。近年来,该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路径,以脱贫攻坚补齐乡村短板,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效。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长远之策。我们将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努力实现高质量脱贫高质量发展。”县委书记赵立根说。

变“白领”“蓝领”为“绿领”

离开深圳,回到紫阳县城关镇青中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冉维富活干得多了,钱赚得少了,却没后悔。在冉维富看来,青中村需要像他这样回村助力农村发展当“绿领”的年轻人。

6年前,不到30岁的冉维富回村,亲身感受了青中村“两委”班子的不断“升级”:从全村选不出一名村委会主任、班子涣散,到4名致富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再到村党支部先后2次荣获安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冉维富等人的带领下,青中村相继成立了茶叶、蔬菜、养殖3个特色产业合作社,通过落实贫困户与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把全村每一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让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增收。2017年,青中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95元,高出全省农民人均收入430元;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38.2%,降低到2017年的28.8%。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如何吸引、培育各种人才,弥补助力农村发展的“绿领”人才缺口,提高农民素质,是乡村振兴需要破解的最大难题。对此,紫阳实施带头人培养提升计划和“一村一名年轻干部”计划,建立优选严管、任期承诺、目标引领、考核激励的管理考评制度。大力推进“青苗工程”,加大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2018年,换届中,充实了296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进村“两委”。

围绕“互联网+”等新业态,该县加大引资引智力度,鼓励要素聚乡、能人回乡、乡贤助乡、市民下乡、企业兴乡,着力打通资本、技术、人才向乡村回流通道,推进乡村创业、创新、创造,全力打造有活力的乡村。

加强农村经营人才培养,引进和培育一批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产业投资经营人才,培育一支现代农村经纪人队伍。积极引导大学生到乡村实习实训,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回乡任职,支持科技人员、工商业主、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等下乡返乡创业创新,吸引支持企业家、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捐资捐物等方式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推动资金、技术、商业资源等要素向农村集聚。

从“卖资源”到“卖风景”“卖养生”

紫阳县向阳镇营梁村是全县茶叶示范村,茶叶是该村富民兴村的支柱产业。全村茶园面积达4800余亩,有茶叶加工厂23个。以前,茶叶收入几乎占到村民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近些年,随着来观光的游客增多,旅游收入也直线飙升。

在营梁村木鱼包安置点,一排仿古装饰的小洋楼煞是吸引眼球。据了解,这里住着11户,其中有8户开农家乐、2户办茶厂。今年43岁的农家乐老板王自宪说,他和老伴每到周末都要接待四五桌客人,是旅游让他在这个曾经“夏天干死人、冬天冷死人、没水渴死人”的小山包安身立命,看到了希望。据悉,该村有农家乐近20家,在旅游旺季,平均每个农家乐最少要雇2个村民当服务员。

旅游发展起来了,外出务工返乡的人逐渐增多。常年在县城做茶叶生意的罗会金夫妇回村不仅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了茶厂,还开了一家以经营茶叶、香菇为主的土特产专卖店。据村支部书记杨祥军介绍,在乡村旅游和茶产业的带动下,全村外出务工人员由5年前的80%下降到现在的20%。

紫阳富硒资源优势突出,目前,已经累计建成茶叶、魔芋、药材、金钱橘、果蔬、硒菇等产业基地达60多万亩,生产出紫阳富硒茶、富硒魔芋系列食品、富硒玉米营养餐、富硒矿泉水、富硒大蒜等50多种产品,年综合收益超过50亿元。

推进乡村振兴,做强产业是重点。该县充分发挥生态富硒优势,围绕“山水硒、茶歌道”资源,大力开发“农旅”“硒旅”“康旅”等旅游产品,积极开展“春品茗、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主题乡村游活动,延长产业链,丰富价值链,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推行“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全面推动中长期产业、新型经营主体、扶贫车间、电商扶贫点覆盖到村,建立健全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形成“一镇一业一龙头、一村一品一主体、一户一技一项目”产业脱贫格局。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广认购式、会员式、众筹式等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以生态承载、绿色发展、农旅融合为导向,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深入挖掘农旅融合、康养一体的产业元素,着力打造田园观光、民俗风情、农事体验、民宿度假、健康养生等特色鲜明的主题园区和休闲农庄,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田园综合体”。

既要“面子靓”更要“里子美”

王昌自一直在蒿坪镇蒿坪村居住,对于以前脏乱差的村人居环境,他现在还留有深刻的印象。“以前没人管,大家都是各顾各的,生产工具乱放,生活垃圾乱丢,车辆乱停。”今年以来,该村动员干部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村人居环境较以前有了明显改善。

蒿坪村的变化只是紫阳县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该县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深入开展“五边五治、四化四评”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

乡村振兴既要重视“面子”更要重视“里子”。该县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加快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坚持破立结合、疏堵并举,深入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和“四会”组织,抓细抓实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持续整治打牌赌博、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和农村陈规陋习,旗帜鲜明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大张旗鼓表彰自强自立标兵,宣传勤劳致富典型,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试点示范村全部建成新民风示范村。

健全法治、德治和自治“三治融合”机制,创新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积极推进村务公开,引导群众守法用法、参与乡村治理。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卫生家庭创建,好夫妻、好媳妇、好公婆、好邻居以及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评选表彰等活动,弘扬崇德向善正能量,发挥模范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

繁荣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积极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传统工艺,加强对传统建筑、传统村落等保护力度,坚守农村传统文化根脉,推动乡村文化与旅游、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

“脱贫攻坚紧锣密鼓,乡村振兴正逢其时。我们积极探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 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县长陈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