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紫阳县人民政府> 游在紫阳> 紫阳民歌>正文详情

刘培森歌词艺术初探

时间:2018-03-13 12:00

安康学院教授余海章、戴承元在所著《紫阳民歌文化研究》一书中说:“刘培森所作歌词激情澎湃,想象大胆,语言节奏鲜明,讲究音律,善用排比,因而富于音乐性,常被作曲家所欣赏。”作家黄振宙早在1989年发表的《悠悠巴山情》一文中说:“他的诗大部分是可以谱曲为歌的。”三位专家学者的点评,是对刘先生上个世纪词作艺术风格的科学概括和赞誉肯定,道出了刘先生的词作被大作曲家和本土作曲家多次选中谱曲,并在文学大树的高枝上不断挂果的主要原因。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刘培森先生因长期耕耘在教坛,遗憾地远离了音乐文学。令人欣喜的是,2013年8月,73岁的他重振旗鼓再次步入词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生不懂电脑,不会使用网络,便用手写邮寄的原始方法,成功地突出巴山蜀水,大步走向全国舞台,书写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人生篇章。三年多来,他多次获全国音乐文学大奖,词作被16个省市的24位作曲家谱曲115首,发表在9种音乐文学的期刊上。词坛大师邬大为将军在2014年第4期《华人歌词》上撰文,就刘先生创作的歌词《陡天坡的故事》发表评论:“这是一首热情赞美山河今昔巨变的颂歌,主题鲜明,结构分明,语言亲切,角度新颖。”从邬将军一首解读点评也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刘先生的新旧词作都是以艺术的个性化而表现社会的正能量和时代特征的。

大气登高峰 豪壮抒情怀

“我们是擂鼓台上的击天鼓手/紫气东来孕育了紫阳精神/得天独厚人杰地灵。”这首紫阳中学校歌手稿送到朱平校长手中时,他当即拍案叫好。经刘先生举荐联系,校歌由著名女作曲家、河南南阳市中学高级教师李鹏岚谱曲,紫阳中学当即决定采用。

刘培森是本乡本土人,这方热土,赋予他一种诗魂激荡的气质;这池碧波,馈赠了他一腔热血澎湃的灵动,所以天人合一厚德载物,所以魂化诗情血润音韵。正如黄振宙先生所说:“不管是金桔香茶,青竹山花,还是古渡小舟,纤绳水鸭,都是那么古朴恬静,淡泊而又实实在在。”(见《悠悠巴山情》)山梦水梦在先生的灵动中起舞,山亲水亲在先生的音韵里摇曳。“你是巍巍秦岭的丰盈乳汁/你是莽莽巴山的翡翠琼浆/浩浩荡荡三千里,汉江流在我心上。”这首《汉江流在我心上》的歌词发表后,感动了福建、重庆、广东三位作曲家以不同风格抒情吟唱,好像他们也置身于“涛声传悠远/渔舟摇晚唱”的意境中。还有“双手推开峡谷让我修高路/一声吼惊浪涛涌我放歌行”、“那是雨露清纯的水色/那是林木丰茂的山光”,这些大气豪壮又融入诗情画意的精彩句式,作曲家怎能不欣赏?

口语艺术化 佳句自然来

文学之根来源于生活,提高之源来源于艺术匠心。大师闫肃说,歌词是百字艺术。一首歌词一般是二十句左右,放飞联想、深化意境、助力旋律、升华主题的手法可谓多种多样,刘先生以自身优势在创作中经常使用口语艺术化的表现手法,所以佳句多多,自然流淌,形成了土洋结合的独特风格。

“在那看到屋走到哭的险峰峭石上”、“在那看到山转一天的林海树丫上”,这是词作《喊山》两段中的首句。为什么能打动人?就是因为他将“土语”进行艺术包装,使土语散发出魅力。被邬大为将军点赞的《陡天坡的故事》中“老死的少/摔死的多”两句是刘先生听来的民谣,在第二段,为了对应这两句,又配了“生病的少/长寿的多”。看似简单的口语,却突显了词作的意境,放飞了作曲家的旋律。大作曲家田丰所谱的《插秧歌》中有四句精彩之笔, “递过秧苗不用教/本来都是种田人”是朴实无华的口头语,“红星映山山更红/绿装照水水更深”是画龙点睛的精彩提炼,所以作家田先进先生在《中国有个紫阳县》一书中评价《插秧歌》“是紫阳歌唱人民军队的诗歌中写得最好的一首” 。

另外,刘培森先生词作中的诙谐风趣也常被作曲家称赞,如《少是夫妻老是伴》中“少是夫妻从一对蝴蝶变过来/就好像是那梁山伯与祝英台/老是伴侣从一对仙鹤变过来/就好像那枯树枯藤互相缠起来”,《两代人的约会》中“我的情哥呀/真是聪明透/送我晚回家/哎呀呀哎呀呀/回程的摩托没有油”等等。

旅游看景点 琢磨寻“词眼”

刘培森先生的一百多首词作中,旅游歌曲也是一大亮点。长城、汉江、天安门广场、深圳特区等地,成百上千的作家诗人写过,要想写出新意实在是不容易,再去寻找 “词眼”的确有相当大的难度。在创作中他知难而上,写出了“墙砖是龙的片片云彩/气势是龙的冲关雄风/瞭望台是龙的高瞻远瞩/烽火台是龙在居安思危中。”(《长城之歌》)“走进天安门广场我汇入人流/各色鲜艳服装尽显民歌风流/蒙古族长袍甩动草原/苗族的银冠洋溢锦绣。”(《走进天安门广场》)河北省廊坊市老火车站是当年义和团血战八国联军的地方,面对保存完好的枪眼和弹坑,他很快写出了《廊坊之歌》,其中“血染的风采啊弹孔长留/那是居安思危的眼睛凝成雕像”二句,被邬大为将军点评叫好。深圳特区是改革开放的前哨,他去过后留下了《深圳之歌》《蛇口港有樽女娲补天像》两首词。他乘舟游过汉江、任河,写下了《汉江流在我心上》《大江唱的什么歌》《漂流任河》等多首歌词。

刘先生没去过庐山,怎么会知道庐山的真面目?说来也巧,2014年中国大众音协、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中国乐团杂志社联合举办“中国梦庐山情”征文,刘先生得知这一消息后兴趣很浓,他仅凭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拓展联想空间,神思飞越到庐山的名胜景点,一挥而就写下了梦幻般的《到九江看江上庐山看峰》,被全国大型音乐展演活动评为词作金奖。

颂歌有特色 创新民歌风

刘培森先生歌颂祖国赞美江山多娇的词作歌曲已有十多首,如《祖国的阳光》《十月的阳光》《秦皇兵马俑》等。“雪莲花放射着天山的光芒/兵马俑威武了骊山的辉煌/华山的千尺幢啊黄山的迎客松/都是祖国的山色灵光荡漾”,写得新意盎然、令人自豪。“在那山尽水完头的地方/有一个桃花源的新村庄/瀑布跳下崖/水在峡谷唱”,写得形象生动、有声有色。

刘培森先生的新民歌创作成绩斐然、功底深厚,词作产量高、质量优,被名家谱曲后传遍大江南北。面对辉煌成绩,他不骄不躁,继续探索创新,用余热拨动着生命的五线谱,创作出《党心民心心连心》《汉江情歌》《桔乡秋》等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新民歌。新民歌的探索创新,说到底要看词家怎样开拓艺术匠心,怎样进行自我突破。创新是民歌生存发展的关键,刘先生在词作上的创新实践活动,无疑在紫阳民歌创新的道路上树立了一座跨世纪的丰碑。

他还在这条路上奋斗。“唯有白发九十翁/死都不离老屋场/看云就叼长烟锅/抽得泥土悠悠香/一张古董风景照/千城百市都收藏”,这首《巴山新气象》写得令人回味无穷。“采茶妹/打鱼郎/土里生/水里长/巴山汉水搭歌台/两人从小就对唱/哎哟哟哎哟哟/唱着唱着入洞房”,《巴山汉水搭歌台》写得多么生动活泼、亲切自然。这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发自心灵深处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紫阳的千古绝唱。